山風掠過林梢,梢頭新抽的嫩葉薄如蟬翼,整片樹林簌簌搖動著。
取經四眾在山踏青遊玩,忽然間抬頭望見黛瓦朱欄的樓閣在鬆濤竹浪中浮出。
唐僧指道:“徒弟,你們看那裡是什麼去處?”
行者望了望:“不是觀宇,便是寺廟,走近了才知。”
自是欣喜結伴前去。
鬆坡冷淡,竹徑清幽。
高空浮雲悠悠,有白鶴展著翼羽擾動氣流,雲絮隨之聚散,好似隨行一般。
不一會兒,取經隊伍來於門首觀看。
隻見宮殿森羅,樓台縹緲,紫氣丹霞,好一片蓬萊仙洞景象,仿佛仙界與凡塵的界限在此消融。
來到這清靜空靈,有助道心的所在,唐僧也是意興盎然,一洗近來的壓抑。
見那山門左邊有一通碑,他也不再問那是什麼,自己離鞍下馬,來到碑前查勘。
碑上有十個大字“萬壽山福地,五莊觀洞天”。
唐僧即道:“徒弟,真是一座觀宇。”
行者走近也將碑文看清,當時眼皮急跳,竟是從這文字裡感受到迎麵撲來危險的氣息。
【怎麼回事?】
【…五莊觀,我來過這裡?】
內心莫名的開始劇烈緊張,令行者思能加劇,各式回憶在腦海深處拍打,產生道道漣漪。
模糊間,行者“看見”了一位鶴骨鬆姿、飄然若仙的黃袍道士。
【他是…】
終究是本源未複,雖是產生了些聯想記憶,卻不能串聯成形、整合體係。
行者腦海泛起的無數波濤,頃刻又被“堤岸”阻擋,很快紛紛平息。
旁人不知行者狀況,還喜於洞天美景。
沙僧張羅道:“師父,觀此景鮮明,觀裡必有好人居住。我們進去看看,若行滿東回,此間也是一景。”
“正該如此。”
和尚道士俱是修行人,雙方互相討個方便是常事。
唐僧是正經和尚,更是行腳僧,當然不避諱拜人家的香火。
走走停停,又見那二門上有一對春聯:長生不老神仙府,與天同壽道人家。
唐僧對此有點驚訝,又有點習以為常,暗想:又遇神仙啦?
他一路到此,也算把各路神仙見多了,如今不來個身份高的,還真唬不到這凡僧了。
沙僧見了多添個心眼,不敢有小瞧之意。
八戒本來也無質疑的意思,但他最近過得乏味,因為“大師兄”改了性子,每日沉默居多,而唐僧、沙僧平常同樣是喜歡閉口養神的脾氣。
這一下,基本沒人接八戒逗悶的話茬了。
天天隻能是苦哈哈的挑擔子。
好不容易碰到稀奇的事兒,見誰都不表態,八戒當下想耍氣氛,笑道:“這家道士想必道行不淺,否則,怎敢擺這樣的譜。”
不等身邊人搭理,便從門裡麵急急忙忙走出兩個道童來,正是那清風、明月。
唐僧望之,不由眼起驚豔,如見驚鴻。
隻因兩位仙童生得是豐采異常,氣宇不凡,一身道服是繞霧飄風,誰見了都要說一句神仙中人。
唐僧於是情知眼前人絕非俗輩,今天肯定又撞神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