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屏幕上,第一道決賽題目冷酷地亮起,瞬間吸引了所有目光:
【題目1:考慮一個處於強引力場中的理想流體旋轉環,其應力能量張量滿足……
試推導其在準穩態近似下的引力波輻射功率譜密度表達式,並討論其與環的角動量、內稟熵及外部時空曲率擾動的關聯性。】
全場響起一片倒吸冷氣的聲音。
即使是對頂尖物理學子而言,這道題目的深度和複雜度也堪稱恐怖。
它像一座沉默的冰山,橫亙在所有選手麵前。
鏡頭瞬間推近,給了李正傑一個巨大的特寫。
畫麵裡,小家夥似乎被身下冰冷堅硬的椅子硌得不舒服,扭了扭小身子。他顯然對屏幕上那些扭曲蠕動的公式毫無興趣。
他像是終於想起了什麼,抬起小腦袋,再次看向前方那塊巨大的、寫滿天書的屏幕。
時間,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鍵。
眼神在接觸到屏幕上那些扭曲符號的刹那,陡然變了。
清澈的瞳孔深處,仿佛有幽深的星璿無聲旋轉,瞬間吞噬了所有稚嫩的光。
一種絕對的、非人的、如同精密儀器掃描般的冷靜光芒,驟然亮起!
那光芒冰冷、純粹,帶著洞悉萬物規則的穿透力,再無一絲屬於孩童的溫度。
他小小的身體停止了扭動,連呼吸都變得極其輕微而綿長。
沒有思考,沒有猶豫。那雙閃爍著冰冷星芒的眼睛,如同最高速運轉的掃描儀,視線在屏幕上那道複雜到令人絕望的題目上飛速掠過。
一秒?或者更短?
屏幕下方,屬於華夏選手的答題光屏,猛地亮起!
修長的手指?不,是肉乎乎、帶著嬰兒肥的小手指,以一種快得留下殘影的速度,在虛擬鍵盤的光影上敲擊起來!
嗒嗒嗒嗒……聲音密集得如同暴雨敲打芭蕉,卻又帶著一種奇異的、冰冷的韻律感。
屏幕上,一行行複雜到令人頭皮發麻的公式、推導、符號,如同擁有生命的洪流,以一種匪夷所思的速度奔湧而出!
拉格朗日密度、協變導數、黎曼曲率張量、傅裡葉變換……這些令博士生都望而生畏的符號,此刻卻如同溫順的溪流。
被那雙小手精準地、毫無滯澀地編織在一起,構建起一座邏輯嚴密、巍峨壯麗的物理大廈。
整個場館,陷入了一種詭異的死寂。
數萬雙眼睛死死盯著那塊屬於華夏選手的答題屏,盯著那瘋狂滾動的、閃爍著智慧冷光的字符洪流。
每個人的臉上都凝固著同一種表情——極致的茫然,混合著靈魂深處的震撼。
發生了什麼?
一個三歲的孩子,現在在用比專業速錄員還快十倍的速度,推導著理論物理最前沿的複雜方程?
“不可能……”觀眾席上,一位白發蒼蒼的物理學泰鬥失神地喃喃自語,老花鏡滑到了鼻尖都渾然不覺。it席位上,一個金發天才死死抓著自己的頭發,眼神渙散。
評委席上,七位來自全球頂尖學府的物理學權威,如同七尊被施了魔法的石像。
他們臉上的表情,從最初的驚愕、荒謬、難以置信,迅速轉變為一種近乎驚駭的專注。
有人下意識地前傾身體,鼻尖幾乎要碰到麵前的顯示屏;有人手指不受控製地在桌麵上虛劃,試圖跟上那屏幕上瘋狂滾動的思路。
有人張著嘴,卻發不出任何聲音,隻有喉結在劇烈地上下滾動。
當最後一行推導完成,一個簡潔而優美的最終表達式在屏幕中央定格時,李正傑敲擊光屏的小手停了下來。
他長長地、輕輕地呼出了一口氣,那冰冷非人的星芒如同潮水般迅速從他眼中褪去,消失得無影無蹤。
仿佛剛才那洞穿宇宙規則的智者隻是一個幻覺。隨之而來的,是一種巨大的、屬於三歲孩童的疲憊感。
死寂。
比之前更加徹底的死寂。
然後,評委席中央,那位以嚴謹和刻薄著稱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羅伯特·費曼教授,緩緩地站了起來。
他沒有看任何人,那雙深陷的、仿佛能看穿原子內部的眼睛,死死盯著答題屏幕上那個最終定格的公式。
他的身體在微微顫抖,不是因為憤怒,而是因為一種深入骨髓的激動和……敬畏。
接著,他身邊的另一位評委,也站了起來。
第三個,第四個……
七位代表著人類物理學最高智慧的評審,如同被無形的力量牽引,全部肅然起立!
他們望向那個坐在寬大椅子裡的小小身影,目光中再也沒有一絲一毫的質疑,隻剩下純粹的、無法用語言形容的震撼與折服。
不愧是神級科學家,李浩大人的兒子!
喜歡研發核聚變?過年回村單開族譜!請大家收藏:()研發核聚變?過年回村單開族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