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局開的會很快便通過了,上下一眾領導都支持這件事。
改造機床小組,從大發機械廠本廠抽調三十人,還要從其他機械工廠抽調五十人。
加上項目組的一些人,總計九十人的機床改造小組,計劃對在總計五個月內對大發機械廠八成以上的機床完成改造。
前期兩個月先改造30%的機床,然後就開始生產小型手扶拖拉機。
之後一邊改造一邊生產,現在才堪堪到四月份,市工業局的喬局長給大發機械廠的任務是,在年底能完成一千輛的生產任務,就算成功。
趙廠長和劉副廠長兩人拍著胸口保證完成,不過周誌強感覺有點困難,甚至可以說是艱難。
一邊改造,一邊生產,根本就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兩邊肯定都需要技術工藝指導,最後肯定要扣在他頭上。
但是周誌強就一個人,累死他也不可能分身成兩個人。
而且生產工序都要重新安排,還有生產磨合之類的...能在兩個月內順利開始生產,已經算很厲害了。
雖然市工業局保證在八月份的時候,會給大發機械廠一次招工批準,大概會補九百個正式工名額,兩百個臨時工名額。
還有開始生產後,大發機械廠立刻改名,改成大發農機設備廠。
但這些工人進來後對生產沒什麼幫助,半年磨合,一年半的學習生產,能在兩年內加入到生產當中,就算不錯了。
改名也隻是精神振奮居多,並不能對生產起到實質性的幫助;就算之後讓大發機械廠的生產性質改變,也沒辦法提高初期的生產量。
不過這些話也不能明麵上說出來。
不然領導前腳說絕對能辦到,周誌強後腳跳出來說辦不到,那就不是打臉了,是拿著領導的臉擦屁股。
周誌強希望的是從其他工廠調一批初級和中級工人,這樣稍加磨合就能快速開始生產任務。
但不太可能,其他工廠肯定八成不會答應,除非市工業局全力支持。
但該說不說,市工業局給的支持是拉滿了。
對全廠機床改造的話,安向傑支援的那三萬塊肯定不夠,市工業局又批了總計七十萬,用來買一些特定零件。
幸虧這是改造,要是重新訂購機床,那七十萬也就聽個水漂聲。
沒個大幾百萬根本不夠。
會沒持續多久,便結束了。
這次會議上基本沒什麼廢話,商議改造需求——敲定支援——拍板記錄。
突出一個效率。
還沒到晚飯時間呢,會議便開完了,讓周誌強想著在市局蹭一頓的心思都沒實現。
會議結束後,喬局長看了一遍會議記錄後點點頭,隨後又抬頭看向周誌強,說道:“誌強同誌,我看你剛才有些話想說,是不是對年底的生產任務有些看法?”
“領導,這倒是沒有...”
“有就是有,咱們做事搞生產,都要從實際出發,而且領導們都說了,要尊重專業人士的看法。
你剛才在聽到年底一千輛的時候,明顯想說些什麼,後麵是不是因為顧忌不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