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紀1729年起航之年
位於白冰海發現的遺跡為整個世界帶來了塵埃中的曆史,以及未來的希望。
各國各族的船隊載著人員、物資穿越茫茫的萬裡海洋,不斷的向南進發,越過赤道,穿過遙望海,在破碎的白冰海中跋涉,最後抵達這夢想的起源之地。
三萬年前,人類從南極深處的休眠裝置中醒來,開啟了輝煌而絢爛的黃昏時代,而今天,人類又一次在這南極的寒冷深海中挖掘出過往曆史留下的饋贈,將其中的知識、遺憾、教訓、經驗再次傳承下去。
三年後,初步可居住近十萬人的海上都市‘菲碧’在白冰海的遺跡旁建立,其采用挖掘出的全新技術,搭配反重力裝置,成為海上的浮遊都市。
新建完畢後,約有十七家大型研究機構在都市內成立,近萬科研人員常住於此,他們一邊解讀海底的遺跡,一邊嘗試重現曾經的技術。
又兩年後,大型的磷蝦養殖場在都市南側建立,這樣最基本的飲食問題得到緩解,而海上都市‘菲碧’的常住人口也增長到20萬。其中有從事科研的工作者、打撈人員、文藝創作者,翻譯員、教師、學生、遠洋海運人員、以及為以上工作者解決生活問題的廚師、工匠,建築師、醫生等等。
第三紀1740年
第一架噴氣式飛機在龍脊山脈的曠野試飛,在天空最高加速到0.6馬赫,並保持了三分鐘的正常飛行,落地後,這架原型機也獲得了名字‘龍吼一號’,該項目成功後,強烈的激發了各國研究者的信心和競爭欲。
之後的兩年,各國皆有噴氣式飛機陸續試飛,其中克蘭西亞有‘鋼星’係列,翠星聯合有‘月枝’係列,南方群島有‘海妖’係列,蒼蘭之朝有‘風鳥’係列,冰精靈有‘極光’係列。
在進入技術大爆炸的時代後,各國的飛機速度也接連突破,其中以蒼蘭之朝的‘風鳥’係列最甚,最新的‘風鳥7型燕’可達到3馬赫(即三倍音速)。
同時,高速飛行的客機也逐漸現身於天空,它們體型巨大,可快速往返於各個大陸之間。
得益於此,各國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各國的流行風潮開始相互影響,東方的印繡風傳入西大陸,西大陸簡約的建築風格也融入東方,各國都發生著各自的變化。
貫穿歎息山脈的三條鐵路乾線全麵通車,克蘭西亞已經開始家家戶戶通電,家用機動車逐漸普及,北方冰精靈們的餐桌上有了南方群島的新鮮熱帶水果,東方開始了建設熱潮,平坦的現代道路普及到村鎮。
次年,首顆衛星升空,並在太空播放了偉大的克蘭西亞賢者、星星和奇跡的魔女、風之大天使長、翠星聯合創始者、緋紅火焰之歌姬、蒼蘭王朝之葭蘭之鳳、冰精靈的永遠朋友、預言中的終焉天使,洛蘭希爾殿下歌唱的《霞光》。
音頻信號覆蓋整個大陸,至此以後家家戶戶都可用相應的設備收聽到那婉轉不膩的歌聲,這也成為了一代人心中的回憶。
又五年,第一台搭配顯示器的計算機在東方出現,四葉晶在獲得專利後,開始大量生產這種計算機,並用於科研,商業,政府機構等,白色顯示器右上角的四色花葉逐漸傳遍東方和西方,受到無數人的喜愛和熱衷。
第三紀1750年
為了在應對混沌幻影的來襲中獲得優勢,洛蘭希爾在第317次賢者大會中提議重啟艾竭卡計劃。
在計劃提出之初,諸多賢者表達反對和質疑,但隨後洛蘭希爾在大會的投影屏幕上詳細展現了計劃的分級階梯式進行,以及各種防護和抵禦措施,這才打消不少人疑惑。
最後,這項在大會中以62%人員讚成,35%人員反對,3%人員棄權的情況下通過。
同年7月,第一個艾竭卡研究實驗室在無儘海中的島嶼上建立,因為初期時仍然有不少人質疑,試驗進行的很謹慎,但也逐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因為世界晉升規則的改變,如今的超凡有著遠超以往的對混沌侵蝕抵抗力,這使得在麵對低烈度的侵蝕時可以保持長時間清醒。
初期試驗成功後,計劃進入第二階段。
實驗者穿戴搭配的防護設備,進入封閉的橢圓的艙體中,該艙體將會改變內部的空間維度,讓其逐漸上升,抵達艾竭卡之海所在的維度。
相比曾經桃樂茜時代的的艾竭卡技術,這種方式無疑要緩和可控許多,必要時還能緊急彈出。
進入高維的艾竭卡之海後,首先會麵臨其內的紊亂潮汐衝擊,其沉浸程度越深,麵臨的衝擊越大,同時沉浸程度越深,就能獲得越快的修習效果,讓自身的魔力提淬更快,更快的進階。
這樣循序漸進的深入艾竭卡之海,讓人能逐級的鍛煉對抗混沌侵蝕的抵抗力,而不至於一開始就麵臨完全沉浸的衝擊。
另外,不修習時,也能從深入艾竭卡之海中脫離,避免重蹈覆轍,和輝煌時代的超越者一樣,在麵臨不可抵禦的巨大魔力潮汐中,全體覆滅。
試驗一步步進行,起初裝備設施造價極其高昂,控製起來也很是繁瑣,但隨著一年又一年的不斷優化和改進,終於在第八年後,慢慢變得能小範圍普及開來。
第三紀1759年聯合之年
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危機,以及統合整個文明的力量,地球聯合政府在經過多方的斡旋和協商後成立。
第一任首席為洛蘭希爾,其餘五位國家領導人擔任副席,議員365位,下設各個機構組織,整合整個星係內的資源。
為了獲得大量優質的礦石和金屬,進入伊瓦爾星係內部的小行星帶采集計劃開始實施,預計在五年內建立第一個采集基站,然後十年內開始穩定運輸航線,二十年內達到正常開采的水平。
同時,考慮到應對混沌幻影衝擊時,將其消滅在恒星係外圍是最為妥當的方式,而要與之抗衡,就要建造出適合太空戰鬥的靈活戰機,且能大幅度抵禦混沌侵蝕。
為了實現這樣的星間作戰飛行器,各國的高端工坊,機構,大學內的研究力量都被召集起來,共同協商方案。
另外針對混沌幻影的湮滅武器也在放上的了議程,在政府和民間不斷收集方案,並大力投入資源進行試驗。
當確定發生戰鬥後,混沌幻影會以極為不規則且高速的方式在星空中遊移躲避後,聯合政府決定以高速且靈活的宇宙戰機作為應對戰爭的主要武器,並搭載艾竭卡沉浸係統,以獲得駕駛員及機體高速增幅魔力並快速恢複的能力。
當主要目標提出後,又根據實際需要列出更為詳細的關於武裝、續航、作戰、抵禦、等一係列要求。
目標提出後,各方人員組成的小組開始了各自的構想和實踐,並在兩年內構建了初步的六架原型機“NW0”。
NW代號意為新世界,0則意味著初始的原型機。
六架原型機在初步試飛後,其中0d型和0f型表現最佳,得到通過,其他四種型號淘汰,之後以‘NW0d’為模板開始了"NWA"係列,和以‘NW0f’模板開始了‘NWB’係列。
"NWA"係列和"NWB"的區彆在於,"NWA"使用天使序列分子合金裝甲,表麵的紋絡電路可以極大的隔絕混沌幻影的衝擊,從而堅持較長的時間,而"NWB"係列采用惡魔序列增幅羽翼,可以使得戰機獲得更為高效的湮滅攻擊能力,並且速度更快甚至超過"NWA"型近兩倍。
經過約7個月的準備和不斷試驗,其中"NWA"製作了八架,"NWB"製作了五架,隨後洛蘭希爾將這十三架宇宙戰機送入恒星係外層與零散的混沌幻影戰鬥,進行數據收集。
儘管"NWB"型獲得了更好的戰績,但在結束戰鬥後,其駕駛員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後遺症,這使得"NWB"係列暫時擱淺,而"NWA"型獲得大量資源傾斜投入。
次年六月,新一批的"NWA1"型製造完畢,共十二架,其長15.3米,最大翼展14.7米,高4.2米,空重12.6T,機翼可前後變動,最大變動角度為50°。
引擎為雙發卡裡忒斯重工,塔利亞(Tia,LL1760魔熱引擎,單發推力約10.5T,其在2.6馬赫以下時以熱能渦扇運作,2.66馬赫時以高速衝壓模式運行,以及6馬赫以上時為超載極限衝壓模式。
機身內置重力控製係統,後置可變二元矢量噴口,因為噴口材料對耐熱和結構韌性要求極其苛刻,因此在噴口處布設防禦紋絡電路以增強材料強度。
戰機頭部布置冰宮(冰精靈工坊)的‘北極光’雷達,擁有IFF敵我識彆係統,TACS紅外線熱像儀,光學傳感器,以及聖域十二宮提供的‘聖歌’混沌識彆裝置。
戰鬥形態時,天使序列的聖潔抵禦陣列能將駕駛艙包裹,並在機身表麵布設隔絕能量層,大限度的放置混沌幻影腐蝕和扭曲。
機艙采用透明金屬材質,金屬內部在製造時布設毫米級魔力網絡,可通過灌注魔力來產生防禦屏障,但強度低於外部裝甲,因此,在進行激烈戰鬥時,駕駛艙會全部沉浸入戰機內部,必要時才會升起以讓駕駛員獲得與外界瑪娜更高程度的聯係,以便恢複自身魔力和提高武器攻擊效力。
駕駛員戰鬥服采用透明鋁製造,肩部內置壓縮氧氣瓶,頭盔內置HUD具備視線製導和眼球傳感係統。(即根據眼瞳的焦點自動鎖定目標)
戰機尾部為六角形噴口,裝載雁行工坊的五聯裝扇葉部件,可控製噴氣流量,並調整方向已達到靈活變向的功能,另外尾翼設立可動導流片。
機身下部搭載兩門‘白鴉’級湮滅能量炮,激光照準裝置,必要時機翼可激發銳化魔力紋絡,以達到切開敵人和從大量的混沌幻影圍堵中脫身的效果。
在"NWA1"製造完畢後,進行了5次實戰模擬,收集完資料和信息後進行陸續改進,最終在年底完成穩定可量產方案,並確定為‘NW聖潔’,獲得正式稱呼。
第三紀1762年6月,閃耀的光翼圍繞地球飛行一圈,無數人為之歡呼慶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