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三品不得不承認。
他被曹忠震到了。
這個年輕人這番話,是他思考過,但是在目前這些電影人耳中,完全沒聽到過的角度。
為什麼?
對華夏市場沒信心!
他們都摸不清,為什麼華夏的老百姓,不喜歡看電影。
如果不在國外尋求一些回本,那麼在國內,電影發展戰略就無法成行。
本都收不回來。
這也就是為什麼,目前的華夏電影圈當中,所有人都在衝奧斯卡,衝歐洲三大,版權費用,這都是錢財。
錢是固定的。
不會憑空出現,也不會憑空消失。
賺不了老百姓的消費,也賺不了老外的錢,當然就難以為繼。
他支持幾個大導衝他的大片戰略。
就是為了吸引更多觀眾,進入電影院。
因為電影口碑導致出了個寧浩。
已經讓他欣喜。
中影因為《瘋狂的石頭》賺了九百多個,他此前就已經給寧浩說過了,會再追加二百萬,支持寧浩的新電影。
表示對寧浩的支持。
但今天,他沒想到王紅衛給他帶來了一個新的年輕人。
而且這個年輕人很善於抓他的心理。
“要讓觀眾進入影院裡,要滿足觀眾的精神需求,還要讓觀眾有所思考。”
這三句話,讓他心中一動。
隻是一瞬間,他就決定聽曹忠把話說完,也決定把劇本看完。
曹忠若是知道,高低得說一句:三句話,讓一個男人為我預留一個小時。
總而言之,這幾句話,像一隻貓,撓中了他的心。
他上任的最主要目的,是挽救華夏電影。
多年前,華夏電影行業持續低迷數年,市場半死不活。
再到近幾年,商業片開始出現,華夏電影向好發展,但好的不全麵,不具體,不迅速。
但是華夏電影這十幾年,一直都是在過河。
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
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
而這橋,這船是什麼,韓三品一直在摸索。
在最窮,最沒錢,統購統銷消失的時候,他摸出了主旋律電影,《孔繁森》,賺麻了。
其後,他依靠馮曉剛,摸出了商業片的一點脈。
結果轉頭就被陳凱哥的《荊軻刺秦王》活埋了,還順帶把華藝的王家兄弟帶進了溝裡。
之後因為《臥虎藏龍》,他摸出了大片戰略。
《英雄》給了他信心,但現在看,這條道路,前途不明,途中存在波折。
因為《瘋狂的石頭》,他又準備兩條腿走路,中小成本商業片也需要嘗試。
今年投資星輝的導演,以及現在還沒發下來的政策——青年導演資助計劃五十萬元,以及將中小成本影片作為2007年的重要發展任務,開拓類型化,多樣化創作。
都是這個新的破局點。
簡單點來說,韓三品的唯一目的,就是不要讓進口大片徹底玩死華夏電影。
簡單來說,保持一個度。
抗住進口大片的數量,順帶著發展華夏電影,達成某種平衡。
隻要能讓觀眾進入影院,甭管黑貓白貓,都是好貓。
而這,需要華夏電影自己爭口氣。
這口氣,曹忠到底有沒有,韓三品不知道。
但是他聽出來了,曹忠口氣不小。
……
目光放在劇本的名字上,韓三品不置可否。
翻開劇本,韓三品看到故事背景,瞳孔一縮。
這類型劇本,目前在電影局總共有五六個。
很麻煩。
該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