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這樣祥和的氣氛裡,一些人心中驚懼。
首先便是來自東突厥駐長安外交人員。
突厥正使阿史德勒默聽到這則消息時幾乎站立不穩,第一想法就是跑路,但又能跑到哪裡去?如今所在的四方館,都被唐軍重兵把守。
能跑到哪去?
“不如投降?”這是阿史德勒默心中突然升起的想法。
當然投降要有資本,而他正好有,比如突厥情報組織狼魂的一些訊息。
而後是草原上的一些部落,還有西突厥,西域諸國,東北部落和三大國,西南吐穀渾和吐蕃諸國的信使。
在這些國家勢力的原本認知中,大唐這個兩年前還被東突厥壓到大門的國家,怎麼可能在兩年內反攻?
這一次的開戰,最多就是意思意思一下,大唐號稱十萬大軍,其實六萬,這樣的實力去碰草原二三十萬的騎兵,怎麼可能?
也就是騷擾展示一下態度,甚至有可能戰爭持續成焦灼戰,大唐陷入戰爭泥潭。
但這才幾個月?
三個月吧!
突然傳來消息,大唐把東突厥給滅了?
很多人第一想法是這肯定是假消息,頡利可汗是傻子嗎?這場戰鬥是突厥不動,能站著讓大唐人打?
三個月,橫跨千裡的大草原帝國能如此輕易被滅國?
還有,大唐的消息能傳這麼快?
但很快,唐長安如此熱烈的慶祝,讓他們心裡打鼓。
不僅是官方張榜告示,百姓也是實打實的熱烈慶賀。
要真的是假的,一旦被辟謠,那麼大唐中樞信譽不就徹底壞了嗎?
大唐皇帝李世民看著不像是這樣好大喜功的人啊。
很快,當天下午三點,由大唐內閣政事堂發出外交照會。
明確表示,大唐運用新的信息傳遞方式,兩天時間將邊境大勝消息傳回,消息確認無誤,被俘虜的頡利已經在趕回長安的路上。
東突厥的主力部隊已經被剿滅,如今正在進行軍事行動的第二步驟,控製。
對於東突厥地盤,除了定襄的草原會盟外,大唐朝廷還準備三、四個月後在長安舉行多方勢力會談,商議對東突厥的處理。
誠邀各國參會。
此次會議還有諸多議題與各國一同商議,包含:軍事,經濟,文化。
唐廷照會的言語中相當自信,有一種強國的姿態。
不是商量,更多是要求。
這側麵說明了大唐在戰場上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