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可知,一切皆有規律,不以我們意誌為轉移。”
“修行是我們用行動去製約性空,而悟道是以性空指導我們的行動。”
玄奘隨即問:“不為了成佛,那為何會有佛門?”
李長河繼續道:“佛乃覺性,非人,人人都有覺性,但覺性不是人,覺性無生無滅,可顯可隱,覺性圓滿,即為佛教人相之佛,修者圓滿而停,則非無量,若有量,則不為阿彌陀佛。”
“正因佛法無量,才覺行無量,佛教以次第為分,乃為得道天成之道法,而道法如來不可思議,教人向善,即行慈悲。”
玄奘不禁雙手合十,“阿彌陀佛!施主深了我佛內涵,一步便可登堂入室成佛。”
“可歎貧僧,站在佛門大道前,卻不得入!”
李長河嘴角揚起,他知道,他已成功激起玄奘的問道之心。
“阿彌陀佛!法師不必如此,仁心所做也是為求一心安,投石擊水,破磚引玉,既然法師不得佛理之匙,何不以實踐助思?要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今日你我緣起,順水推舟,法師何不去那佛陀誕生地,求取真經,以濟世人?”
玄奘雙眼冒出亮光,瞬間達悟,心中做了一個決定。
深深看了李長河一眼,雙掌合十:“感謝施主解惑,玄奘念頭通達,知道自己該如何去做了!”
李長河露出笑意,心道:“我這算把曆史往前推了一把吧!”
與玄奘論道,是李長河第一眼見到時心中已有的決定,這個時代,佛道兩派尚未顯,但在百姓之中卻頗有信眾,雖李長河自身信仰不堅實,更是無神論者,但如今情況,推動佛道發展,對大唐是有好處的。
且也是個機會,一則對內進行思想教化,二則為未來做準備,他很清楚,玄奘一旦西行,那經過之地的地理環境信息,那可都是寶貴的財富。
當然這一次李長河除了在玄奘身上下注,他還有其他選擇,隨即他的目光看向遠處的王遠知。
送彆玄奘,李長河將王遠知也請到亭子下。
看著王遠知仙風道骨的樣子,李長河忍不住道:“道長,今年貴庚?”
王遠知顯然一愣,然後道:“貧道永平二年生人。”
僅是一句話,李長河端茶杯的手忍不住顫抖一下,“道長,永平二年生?”
“哈哈哈,小友不信嗎?”王遠知道。
這確實難以置信,要是王遠知真是永平二年生人,計算下來,那他今年107歲啊,這在古代,不,就算是現在那也是不可想象的高壽!
再看他如今還這精氣充足的樣子,李長河驚呆了。
但很快他就調整好了情緒。
“道長可知,佛門將盛?玄奘法師將西行,前往天竺,求取真經,教化世人,那時我道門該何如?”
王遠知果然神情一緊,隨後臉色微微一沉,“小友,既問我,想必那玄奘西行有你一份推動,如今你心中應有想法,不如示下。”
李長河一笑,“憶當年道門始祖老子騎青牛西出函穀關,留《道德經》,後乘紫氣升仙,如今,佛門西行將盛,我道門怎敢落之,道長何不再學始祖老子,西行而出,傳我道家法門?”
喜歡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請大家收藏:()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