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就是炸!
在禁苑練兵時期,為了更好溝通聯係,李長河製造出了通訊煙花,也就是黑火藥。
民間常說:一硝二黃三木炭加上白糖大伊萬。
但光知道這個還不夠,在古代,發明火藥隻不過是經驗上的偶然,沒有再深入去研究,配方不對的火藥隻能用來娛樂,比如造煙花。
而且在製造工藝上,中國古代也是原始工藝,隻將原材料粉碎、攪拌就完事兒。
因而古老的黑火藥,木炭配比極高,它的優點是穩定不失效。
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燒得慢,能量低,推動力差勁。
因為雜質也多,加之運輸的是粉末火藥,一路顛簸,其中的硝石粉會沉到下層,非常容易受潮板結,影響效果。
更彆說發揮出黑火藥的威力了。
李長河身為醫學係高材生,對於化學自然不陌生,造導彈和原子彈不行,但是基礎化學理論還是很強的。
想讓火藥最充分燃燒,那麼其化學方程式為:硝酸鉀74.64、硫磺11.85、木炭13.51的質量比。
當然現實中如此精確的配比有些難,但還是有兩種配比的優質發射火藥,其火藥組配比率分彆為:75、10、15和75、12.5、12.5。僅限科學研究,請勿真的去搞!內容來自互聯網,作者不背鍋。)
在李長河的努力下,黑火藥的應用大大提前,而在曆史上黑火藥的發明也是隋末唐初,不過真正應用還是10世紀初的唐代末年。
火藥開始在戰爭中使用,成為具有巨大威力的新型武器,並引起了戰略、戰術、軍事科技的重大變革。
具體的配方知道了,然後就是量產。
想要大規模應用,就要想辦法,單個從茅房收刮硝太慢了,而且質量上不足。
為此,早在九月份,李長河已經讓宮造處開展硝田培育。
即:首先,在一塊地裡埋入麥秸落葉等纖維質,挖地洞灌入石灰水,創造一個暖和環境,讓硝化細菌繁殖。
然後就是把人畜的尿一波波倒進去,來年就能收獲大量的硝。
接著就是硫磺,中國地大物博,硫磺這種東西並不罕見,且能夠找到大量,隨即對其進行蒸發結晶,提出純淨的硫磺。
最後是木炭的選用,最好是用柳樹燒製的木炭,恰當的溫度燜燒下,就能獲得最適合做火藥的木炭。
按照比例混合著三種物件,便得出純正的黑火藥。
不過這種製取的黑火藥乃是粉末狀,容易受潮。
對此李長河又進行了麥粒化。
即,混合粉末時加入水、酒或硝溶液,將其做成糕餅,再碾碎糕餅。
用磨床,將其破碎成穀粒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