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選出顆粒飽滿的優種,並學習現代,調配出防蟲蛀的藥粉。
而後就是土地沃肥。
古代耕種,大多打耕火種,就算中華精耕細作,但難免大部分還是燒地。
也不知肥料的大用處。
如今在李長河的推廣下,生物有機肥已經炙手可熱了。
長安首富羅會的糞肥生意已經越來越大,一邊清理了長安內的汙穢,另外一邊還滿足了農民的肥料需求,一舉兩得。
另一方麵,正在努力開采磷礦,作磷肥,滿足植物所需。
當然鉀肥目前還是不行。
氮肥還好,大多數百姓在耕作完小麥後會補種一茬大豆。
而大豆可以固氮,所以已能滿足不少需求。
當然糧食的種植更離不開水源。
關中地區自秦始皇修築鄭國渠後,引水灌溉,沃野千裡,成就天府之國。
如今經過幾百年時光,鄭國渠雖然還能用,但是效果差了很多。
因而要重修鄭國渠,重新發揮出此渠的作用。
不乞求關中地區糧食外賣,至少百姓能夠糊口。
農業說完後,就要說軍政。
北方突厥威脅,祖國統一大業,開疆拓土之功。
這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因而新軍訓練要繼續展開。
且有李長河和李世民兩個掛,大量新的金屬裝備逐漸製造出來,大大增強唐軍實力。
當然,軍政改革還要繼續,要繼續加強李世民對軍隊的掌控。
將隱太子之類的流毒肅清。
要確保,整個帝國軍隊掌握在李世民手中。
指哪打哪,戰力十足。
第三大點是商,完善行商秩序,打擊劣商,彙通全國,增加國家物資運轉能力。
而後還有聖皇黨的地位問題,財政收入的問題,全國路政,海河湖運,機構改革的深化問題。
等等等等。
最終彙聚成一個計劃,一個時長至五年的國家係統性發展計劃。
大唐版國家乾預經濟的五年計劃出爐。
目的,要儘可能在短時間內增強國家實力。
時不我待,報仇要趕緊。
喜歡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請大家收藏:()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