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知道後頓時勃然大怒,立馬寫了一幅字讓人帶給侯君集。
男兒有淚不輕彈,隻因未到授銜時。
這句詩詞狠狠打了侯君集的臉。
要知道當初戰場之上,這些人連命都不要,就要為大唐拚個未來。
現在呢,不過是一個小小授銜,就引得雞飛狗跳,這有什麼意思?
李世民的表態後的第二天,李靖上了一道公文。
內容:臣一心隻為國,如今國家凋敝,藥師何以敢獲如此高軍銜榮譽,願意將大將軍銜降低軍銜至少將,節省國家供養,減小百姓負擔。
接著李孝恭也上文,與李靖內容差不多,要求降低軍銜。
有了這兩位大佬在前,其他人也是紛紛上書要求降低自己軍銜。
徐世積要求將上將降低到中將,段誌玄要求上將降低到中將,劉弘基要求上將降低到中將,等等。
憑心而論,一個軍人對軍銜比較看重,無可厚非,畢竟軍銜與軍人的榮譽、地位、利益休戚相關。
但過猶不及,軍人你要知道自己的任務,是保家衛國,而不是享受。
你爭我奪,這像什麼樣子。
李世民麵多眾多將領要求的降低軍銜並沒有同意。
因為這是貞觀朝。
要的就是一個公正。
你要抬軍銜,他要降低軍銜,要都是按照你們心思來,那置國家法度與何地?
於是立馬下了一個皇帝令,要求有功之人必賞,有過之人必追究。
朝廷評定不是過家家,你說升就升,你說降就降。
將這些軍伍人士狠批一頓,最後提了一個人,那便是侯君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世民直接下令,將侯君集軍銜再降低一等。
他不是覺得軍銜不夠嗎,那就給他再降一降,看夠不夠,不夠再給他降一降。
將軍之下還有校尉官,更低也可以。
這下無人說話了,侯君集也終於醒悟過來,立馬上書服從朝廷旨意。
就這樣這場授銜風波才止住了。
但也僅僅是止住了,畢竟正式的授銜還未開始。
且評定也是個得罪人的事情,所以推進一直很慢。
但如今,眼看最終日期越來越近,也是到了不得不處理的境地了。
二月十五日,最後日期。
這一天被確定為衛國軍建軍日,授銜也將在那日舉行。
此刻麵對著房玄齡的提問,內閣眾人中還是有人發言了。
杜如晦道:“事情總要處理,避不過去,那就直麵。”
“按照聖意辦就行,軍中的不滿,就讓我們內閣承受吧。”
“身在其位,就要為聖人分擔其憂。”
“諾!”其餘人拱禮。
見他們神色依舊凝重,杜如晦笑了笑,“給你們說個好消息吧。”
“如今大將有李孝恭將軍,尉遲將軍和李靖將軍對吧。”
“是這樣沒錯,怎麼了?”魏征一臉不解。
杜如晦繼續道:“我前幾日對聖人旁敲側擊,他說大將應有十位,而元帥也應有十位。”
“什麼?”眾人一驚。
杜如晦:“聖人還說,突厥不除,不封大將之上。”
“所以,我預計十年之內諸將軍皆有機會。”
眾人一眼一亮,他們似乎知道該如何處理授銜事宜了。
喜歡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請大家收藏:()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