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就是倍數的魅力。
按照原先計算,以目前大唐人口來說,隨著大索貌閱的開展,隱藏的人口逐漸顯現,預估大唐人口最少有兩千萬至兩千六百萬。
以兩千萬人口計算,每人每年口糧四百公斤,隻需要一百六十億斤即可滿足全國所需。
等李世民和李長河心情逐漸放鬆後,司農官邱文極說話了。
“聖人,李參議,臣有話要講。”
“這麥中情況有變。”
李長河頓時臉色微變,眼前的司農官邱文極,是他在開始在長安實驗種植時期找的農學方麵最傑出的人。
在第二批種植六十斤麥種時,邱文極可是全力把控。
最終收獲麥子一萬斤多一點。
而經過他照看的麥田確實很完善,如此功勞必有他一份。
所以在封關政策後,他也是跟著來南陽負責這一萬斤種子的種植。
“哦!出了什麼事?”李世民笑著問道。
邱文極道:“臣,臣...”
李長河心裡一個咯噔,而後道:“邱司農,說吧,這批麥苗出了什麼事!”
李世民也察覺到了不對,“說,隻要你沒犯錯,無罪。”
聽此保證,司農官邱文極頓時大哭。
而後將緣故說來。
聽後,李世民頓時臉色陰沉,而李長河則是歎息,心中石頭落地。
也是,之前他也期待過,按照原先的計算方式和現在的繁殖方式,一兩年便可天下富足。
而實際情況是,邱文極說這一批一萬斤的麥種,種了三千畝地,每畝大概三斤多點,種植非常稀疏,一二粒一穴。
經過這段時間的觀察,麥苗生長速度依舊很快,但是對比經驗,邱文極敏銳發現,這一次的麥苗結果量將會不及預期。
雖然這三千畝也是肥力拉滿,借河水滋養,以最高標準照顧。
按照邱文極計算,這一批麥苗畝產預計三百斤至四百斤。
整個萬畝田地總計收成預計:一百萬斤。
“一百萬斤。”
李世民和李長河嘴裡不停嘀咕這個詞。
這個數字與他們的預期相差甚遠。
且看時代,大唐現在雨熱條件極佳,長安冬天都不冷,南陽這個地方更是算南方,全年無雪。
按照這裡算。
十二月種植一波冬小麥,來年三月中旬後收割,這還要保證產量不繼續減少,那麼預計一億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