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因地製宜,因俗而治,方能解地方之紛,安百姓之心。且自治之下,民知其俗,行其規,社會亦能和諧,如夏禹治水,順應水性,終使洪水得治,百姓安居樂業。”
“法治有其滯後性,一旦過於嚴苛,便是生命凋零,更易恐激起民變,更嚴重者,如秦二世暴政,民不聊生,終致天下大亂。故自治於今而言更為重要,宗族知具體情況,更能兼顧地方安和與帝國統一,方能安百姓之心,乃穩帝國之基。”
......
“吾等願帝國未來之光明,自是法治與自治為最佳,但如今而言,其自治與帝國狀況更相得益彰。”
謝應淩的反擊是如此的快,且是如此的充分,一下子讓正方這邊都愣神片刻,整整五分鐘都沒有人再回答。
而李長河則是把目光看向了祁元甲,到現在他還沒有起身。
而後,反方又站起一人。
“反方學生汪泉補充,正方所論法治之要,吾等亦知其重要。然自治之益,才是如今切實之要。”
“昔者,夏禹治水,順應水性,終使洪水得治,此乃自治之典範。且自治之下,民知其俗,行其規,社會和諧非常。”
“文帝行仁政,黃老無為更是鑄就大漢盛世,武帝嚴刑峻法,則是盛極而衰,餓殍萬裡。”
......
“吾等自是願帝國未來遠超文景,追及堯舜,但如今帝國正值困頓,內外交困,法以人行,人以財禦,因而,雖法治與自治並行不悖,但共創盛世之前,宗族人治方為正道。”
此話一出,頓時反方眾人不住拍手叫好。
是啊,論點論據之鮮明,很難讓人升起反駁之心。
再看正方這邊,眾人則是一臉灰敗,難以有人再戰。
沉默良久,教師袁文峰出聲了:“正方可有駁斥?不然便要結論。”
沉默三十秒。
袁文峰:“那麼這場辯論...”
“正方學生祁元甲。”
眾人目光瞬間彙聚而去。
“那不是第一次考評考了全班第一,全院第三的祁元甲嗎?”
“他怎麼會站起來?就第一次成績好點,後麵越來越差,水平不行。”
“是啊,他站起來不就是給我們丟人嗎?這下輸的更難看了。”
......
對於祁元甲的討論很多,但大部分都是惡評。
但祁元甲沒有被打倒,而是正聲道:
“反方諸君所言自治之益,雖有其理,然吾認為法治更為根本。”
“昔者,周公製禮作樂,非但因地製宜,更需律法以束之,方能奠定禮樂文明之基石。法治之下,民知法守法,方能保民之權益,懲惡揚善。
“且法治能防止權力濫用,如漢高祖約法三章,深得民心,帝國方能長治久安。若自治而無法治,猶如無舵之舟,隨風飄蕩,終難長久。當今聖人更是以身作則,以法行國,曆作不偏不倚,這方是大道之本,更是超越堯舜之舉......”
接下來的祁元甲的話越說越激動,越說越完山,越想越明白。
他的話就像一道光,撕開了某些東西,照亮了...
祁元甲的話引經據典,從堯舜開始,從人治優秀反襯法治之優,從各個方麵對反方從辯論開始的論點進行一一反駁,並從收益層麵和數據層麵進行實際反擊。
他的話將反方所有觀點全部駁斥,且邏輯完美無缺。
叮鈴鈴...
下課鈴聲響起,但無人關注,甚至其他班級的學生都彙聚了過來,無人大聲喧嘩,都在認真聆聽。
“然今日之辯,吾等已論及法治與自治之輕重,及其對大唐帝國未來之利弊。吾以為,法治乃治理之基石,自治雖有其益,然法治更為重要。”
“法雖有滯後之嫌,但卻遠勝人性之私。”
......
“古往今來,法治之下,民知法守法,社會有序,方能保民之權益,懲惡揚善。更是法治防止了權力濫用,保護百姓免受豪強欺淩。法治不立,自治難行。”
“故,法治不止鄉村治理之要,亦為大唐帝國未來之要。吾輩學子當以此為鑒,以法治為本,自治為輔,方能安百姓之心,穩帝國之基,今日之交流亦是為後世留寶貴之經驗。”
“學生陳述完畢。”
長久的沉默,真正的長久的沉默。
祁元甲長達六分鐘的快速文字輸出,震驚了整個班級。
不,震驚了整個政法學院,若是登報,必將震驚整個大唐。
他的言論比李長河如今而來的一些觀點書籍更為深刻。
其內容之詳儘,其論點之鮮明,其道理之深刻,遠勝他人。
喜歡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請大家收藏:()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