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契丹使團的到來還帶了一些額外之人,隨隊而來的靺鞨商人,經大唐情報機關確定,有高句麗間諜潛入。
之所以高句麗派間諜來唐,則是因為新羅與大唐的關係。
自從新羅金德曼秘密入唐,然後與唐締結條約,大唐便給高句麗發去照會,調停東北境三國矛盾,尤其是新羅。
高句麗嘴上答應的很好,但實際上依舊是我行我素,畢竟天高皇帝遠的。
當年的大隋三征都未曾打垮高句麗,如今的大唐尚無能拿的出的戰績,憑什麼讓他們放下到嘴的肥肉?
甚至大唐的照會或許也就是打口水仗罷了。
但很快高句麗便發現了不對勁。
因為大唐出人意料的在兩國邊境遼水邊建立了軍營,人數不多,千餘人,這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
就連當年的隋朝,在征戰前都沒在邊境建立軍事設施。
而後邊境貿易隨即被管控,是實實在在的管控。
可以往,就算是兩國打仗,也有商人偷偷與他們進行貿易,但這次貿易的人幾乎沒有。
最後高句麗抓了一個邊境商人才初步了解情況。
那就是現在的商人‘不敢’。
自從李世民登基後,不僅大力提升了商人社會地位,出台了各項利於商業政策,完善了國內商業貿易規則,還祭出了一個大招,那便是商人子弟可科舉之政策。
但相應的,商人的行商要在大唐行商規則之內,不能越權。
商人重利,但卻不傻。
現在的內部貿易利益遠遠大於邊境貿易,而且隨著朝廷親自下場建立相應的貿易公司,加上軍隊保駕護航,一手大棒,一手蜜糖,已很少有商人去博取邊境貿易利益。
因為確實劃不來,有那功夫,國內貿易利益是邊境好幾倍,吃力不討好。
但這樣一來,高句麗就有點心裡沒底了。
有時候人的恐懼是對未知的恐懼。
高句麗國看不懂大唐的操作,所以當他們聽到新羅金德曼去了大唐,心中更是恐懼。
雖然他們當年打贏了隋朝,但是他們受損也是巨大的,若大唐和新羅聯合再聯合起來,那麼...
所以他們立馬發動間諜去刺探更多大唐的消息,而剛好高句麗的鄰居契丹出使大唐,於是靺鞨暗子同步出發。
但希望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名暗子第一時間便被大唐情報機關發現,所以他不會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也不知為什麼,整個七月來使特彆多,似乎他們商量好一般。
除了七月二十一日的契丹使團。
二十二日,來自西域粟特商團也來朝見今烏茲彆克斯坦撒馬爾罕一帶)。
其實這個西域的粟特商團和中原的關係有點不一般。
其國名悉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