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時間不到,吐蕃兩次遣使,上一次是三月份由祿東讚帶領的使團。
看得出來,吐蕃的要求很清晰。
而這一次的吐蕃使者倫廓爾率領的使團規模更是遠超上次。
貞觀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下午三時二十一分,吐蕃一行人浩浩蕩蕩地進入長安城。
為首的倫廓爾更是身著華麗的吐蕃服飾,頭戴金盔,腰間懸掛著精美的佩刀,顯得威風凜凜。
如此的大張旗鼓,自然在長安城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百姓們紛紛湧上街頭,爭睹異域的風采。
對於長安百姓來說,這個名叫吐蕃的國家,非常的陌生,這便是前所未有的新鮮事。
而吐蕃使者倫廓爾為了完成自己目標,甚至於壓製一番上一次遣使的祿東讚,他做了很多準備,第一便是提前暗暗宣傳,讓長安百姓知曉他來的目的。
成果顯著,街頭巷尾都在議論吐蕃求婚的消息。
磨磨蹭蹭在天街走了兩個多小時,眼見宣傳到位,倫廓爾才在鴻臚署官員的引導下來到了東宮。
此時已快下午六點。
此刻東宮內,李世民身著龍袍,高坐龍椅,威嚴的目光掃視全場。
文武百官分坐兩旁,氣氛莊重而肅穆。
倫廓爾整理一番,而後快步走進大殿,接著按照吐蕃禮節向李世民行禮,朗聲說道:“大唐皇帝陛下,我名倫廓爾,是吐蕃讚普鬆讚乾布特派大唐的使者,今獻上金盔甲、犛牛尾等吐蕃重禮,懇請陛下賜婚公主,以合兩國之美。”
此話一出,東宮內官員皆目光掃射向倫廓爾,眼中意味不明。
此刻的東宮內氣氛為之一滯,無人言語更多。
十幾秒後,還是李世民說話了,微微一笑,目光如炬,掃視著倫廓爾:“今年三月,吐蕃使者祿東讚前來與大唐互通,雙方深入交換了意見,在一些重大事項上達成合作,但這似乎不包含大唐的和親。”
“今日,吐蕃讚普鬆讚乾布的禮物朕收下了...”
倫廓爾心中一喜,他自然是知道祿東讚在求娶大唐公主上失敗了,所以他才想要督促此事,此刻似乎大唐皇帝有了鬆口。
但隨後李世民的下一句話讓他如墜冰窟。
“朕曾對祿東讚說過這樣一句話,今日同樣送給你:有唐一代,不和親,不納貢,不賠款,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此刻,李世民的語氣中透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堅定。
倫廓爾的臉色瞬間沉了下來,但他很快調整情緒,再次開口,試圖說服李世民:“大唐皇帝陛下,鬆讚乾布讚普對大唐仰慕已久,若能與大唐聯姻,必能永固邦交,互惠互利,我吐蕃必為大唐藩籬,還望陛下三思。”
李世民輕輕擺手,製止了倫廓爾的繼續勸說:“朕心已決,吐蕃的禮物朕收下,在其他方麵的交流與互通皆可,朕還可以回超過吐蕃之禮,以示重視,但對於賜婚之事,恕難答應。”
倫廓爾頓時臉色難看起來,但他知道不能輕易放棄,於是強壓怒火,繼續說道:“大唐皇帝陛下,若貴國不肯答應賜婚,我帶不回去好消息,恐怕我們的鬆讚乾布讚普會采取非常手段,以表達對貴國的不滿。”
此言一出,大殿內氣氛瞬間緊張。
文武百官目光再次彙聚倫廓爾,眼中全是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