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輛裝飾一新的馬車,披紅掛彩,排成一列。
邊走邊喊:
“特版三報,大勝,大勝,唐戰突厥於陰山大勝,全殲東部突厥主力,活捉頡利可汗。”
街上的行人猛地愣住,紛紛側耳,懷疑自己聽錯了。
“剛才喊什麼?陰山?頡利被捉了?”一個挑著擔子的貨郎茫然地問旁邊人。
他話音未落,身旁一個青年已經像箭一樣射了出去,直奔遠處的報攤,邊跑邊喊:“掌櫃的,給我來一份!每樣一份!”
那貨郎猛地反應過來,撂下擔子也加入了狂奔的人潮。
而十輛馬車奔跑全城,在每個坊市門口放下三疊報紙,三大報:《長安日報》、《皇家時政刊》、《儒聖報》各一百份。
每個坊市三大報隻有各一百份。
長安一百零八坊,今日隻印製了三萬兩千四百份。
而如此具有紀念意義的原始版本報紙,後世更是炒到了天價。
三大報紙全文隻刊登了一件事,題目:大勝!
作者:明帝。
正文:
諸君見報時,北疆烽火已熄,唐戰突厥大勝,捷報已傳,朕心澎湃。
憶昔武德年間,國家初定,民生多艱。
朕與突厥會於渭水,白馬盟誓,非為怯戰,實欲與民休息,蓄力未來。
然豺狼之性,貪婪無信,屢毀盟約,歲歲犯邊,掠我河北,屠我涼州。
涼州血案,婦孺不免,慘狀曆曆,如同昨日。
此仇此恨,非僅朕之私怨,實乃國家之恥,民族之痛。
然,強國非一日之功,複仇需萬全之備。
兩年來,朕與諸卿,夙夜匪懈,內閣,房玄齡,杜如晦...整頓吏治,革新稅製,充盈府庫。
軍中,李靖、李積...厲兵秣馬,革新戰法,鍛造強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民間,科學院,萬千工匠辛勤勞作,產出日增,商旅繁榮。
更有李長河所獻諸多奇策,如經濟之困敵,如情報之惑亂,如輿論之攻心,皆於無聲處,漸蝕頑敵之根基。
今日之勝,非僥幸也,乃國力厚積薄發之必然,是廟堂運籌、將士效死、國民齊心之結晶。
......
它向天下昭示:大唐,已非昔日之大唐!朕之將士,乃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之仁義雄師!
朕之國民,乃有信念、有力量、有尊嚴之新時代子民!
......
此戰之終,乃新治之始。朕將與內閣諸卿,秉持‘以民為本’之念,將戰爭所展現之凝聚力、創造力,繼續投入國家建設之中。
興修水利,鼓勵工商,普及教化,強軍衛國,使我大唐不僅武功赫赫,更兼文治光華,成為四海賓服......
望諸君與朕同心,共勉之。
半個小時,文章迅速傳遍長安。
不止是報紙,各坊市的公示欄前,都有識文斷字的書生主動大聲為圍觀百姓誦讀講解。
很快一股巨大的風暴在長安席卷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歡慶風暴以無可阻擋之勢席卷了整個帝都。
其熱烈程度,甚至超過了九月時因涼州慘案時同仇敵愾的氛圍。
舉城狂歡,無數酒肆、茶樓的老板自發宣布今日酒水吃食免費。
百姓們湧上街頭,相互擁抱、呐喊、歡呼。
孩童們不懂,但感受到了歡喜,也是追逐嬉鬨。
鞭炮和煙花聲此起彼伏,仿佛提前進入了新年。
整個長安陷入歡慶的氣氛中。
下午三時,為順應這萬丈民心,李世民下特彆令:解除今日宵禁。
這下,長安的慶賀活動更熱鬨了。
而正是如此,每年的一月十二日都有百姓去慶賀,出門遊玩逛街,貞觀五年李世民為其起名:勝利日。
後又在貞觀十年,經朝廷議定,立法確認十二月十二日為大唐法定節假日:勝利紀念節日。
於是春節的假日延長了。
百官休沐,萬民同歡。
喜歡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請大家收藏:()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