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各部使者互相看了一眼,立馬爭先恐後出列表態。
回紇、拔野古、同羅、仆骨、契苾等鐵勒諸部、東北諸邦的使節紛紛上前,躬身附和:
“回紇願尊陛下為天可汗!”
“契苾亦同!”
“拔野古附議!”
“契丹部附議。”
“新羅附議。”
“吐穀渾附議。”
......
“請陛下為天可汗,統禦四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聲浪一浪高過一浪,其情其景,比方才的歡呼更顯莊重,這是來自草原和四夷的正式臣服與認可。
城樓之上,李世民麵色沉靜,但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精光。
他微微抬手,全場瞬間安靜下來。
“朕,乃大唐天子,受命於天,牧守中原。”他的聲音平穩而深遠,“‘可汗’,乃草原賢王之號,朕豈可輕受?掃除頡利,乃是為報大唐仇恥,亦是為解萬民倒懸,非為貪圖尊號。諸位使者之意,朕心領之,然此號,朕不敢受。”
“功不足夠,勿要再提。”
薛延陀使者曳莽·魯明力立刻再次躬身,言辭懇切:“陛下!‘可汗’之號雖源於草原,然陛下之德威,早已超越疆域族彆!此非貪圖虛名,實乃四方萬民發自肺腑之擁戴,是天地共鑒之至理!若陛下不受,我等歸去,何以麵對翹首以盼的部眾?望陛下體察我等赤誠!”
李世民沉吟片刻,再次搖頭:“華夏與草原,風俗各異,治理之道亦有不同。朕若受此號,恐名實難副,反生嫌隙。天下歸心,不在名號,而在行事。朕但求百姓安康,四境安寧,足矣。”
此時,其他部族使節也紛紛拜伏於地,齊聲請求:“陛下!若無您這如日當空的‘天可汗’統禦,草原必將再陷紛爭,各部攻伐,生靈塗炭!唯有你的威德,方能鎮撫四方,保長久太平!此乃蒼生之願,非止為一尊號,實為祈盼和平之憑依啊,望陛下萬勿推辭!”
李世民目光掃過樓下拜伏的使者,又看向身旁的太上皇李淵和長孫皇後,最後與李長河及內閣重臣交換了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他深吸一口氣,仿佛經過了深思熟慮,緩緩開口:
“諸卿赤誠,朕已深知。若再推辭,倒顯得朕不近人情,罔顧蒼生之望。”他話鋒一轉,展現出超越時代的政治智慧,“然,‘可汗’終非中原正朔。朕既為天下共主,華夏與胡虜,皆朕子民。號令天下,當有一體之稱,方能彰顯華夷一體,四海一家。”
他停頓了一下,聲音陡然提升,充滿了不容置疑的威嚴與包容:
“這樣吧,朕願接受這‘天’字,以示承天應命,恩澤普世。但這‘可汗’之稱,當與‘皇帝’合一。”
“且朕自為‘明,眾主之尊號,便為:明天帝。”
“朕之功績,在之目前,實屬有愧,虛名暫定,不定禮儀。”
此話一出,眾邦使者點頭,立刻心悅誠服地再次拜倒。
隨即傳來:
“明天帝!明天帝!明天帝!”
更狂熱的歡呼。
這個尊號,既包含了草原的臣服,又升華至中原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可謂空前絕後,完美契合了此刻李世民和大唐的巔峰地位。
“臣等,拜見明天帝陛下!”
“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呼海嘯般的聲浪再次響徹雲霄。
“天帝”這個前所未有的尊號,出現在了世間,雖然還未被正式各方官方書麵認定。
但其潛力和威名,成為了超越秦皇漢武的至高榮耀。
也就是從今日開始,‘天帝’稱號為後世曆代帝王立下了一個永恒的追求標杆。
成就“天帝”偉業。
就如武將追求的:飲馬瀚海,燕然嘞石一樣。
無上的榮耀。
而此時的頡利可汗被押解著,帶離向禁苑。
他最後一次回頭,望向城樓上那被萬眾高呼“明天帝”,那光芒萬丈的身影,又看向那些狂熱拜倒的昔日草原屬部使者,眼中沒了一絲光芒。
他知道,屬於突厥的時代,已經徹底終結。
而一個以長安為中心,以李世民為明天帝的嶄新時代,正伴隨著這響徹寰宇的歡呼聲,磅礴開啟,無可阻擋。
喜歡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請大家收藏:()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