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天帝’尊號的意義更是非同凡響。
西域、草原、高原的各族首領,均需接受“天帝”的冊封才具合法性。
由此,正式確立了華夷一統、四海一家的新秩序。
與此同時,這一年,年歲66的李靖被授予大唐‘軍神’稱呼,授銜‘元帥’。
成為大唐曆史上首位獲此至高軍銜的將領。
“軍神”與“元帥”自此成為後世所有大唐武將畢生追求的終極榮銜。
貞觀十一年。
西南蠻剌部族因不堪當地豪酋壓榨,懇請內附。
明天帝李世民以“撫恤生民”為念,準其遷居大唐西南邊境。
此舉引發周邊部落不滿,竟集結百部聯軍,十萬之眾,進犯唐境。
朝廷隨即從粵南行省的欽州,粵東行省的廣州,還有江西行省的播州和劍南行省的瀘州四個地方調兵,總計五萬大軍。
三方合圍。
還有朝廷派遣三百人的管理人才隨即奔赴。
加上西南方的濮部的幫助,四方夾擊。
五個月後,橫掃西南諸部,設立五大軍鎮:昆州軍鎮,寧遠軍鎮,澄川軍鎮,姚州軍鎮,還有南江軍鎮。
每處三千人。
此處領土設立天南自治區,由大唐派遣而來的三百人進行新的體係扶持建設,十年的稅收隻有原本的五分之一,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此處土地嚴禁自由買賣,所有土地國有化,合理分配。
這裡也成為了大唐土地製度改革試驗田。
同年,大唐最南邊,與林邑邊境發生了摩擦,林邑人屠殺安南一個村,大唐派雷州兵一萬教訓他們。
林邑大敗,一萬衛國軍橫掃林邑,打到了首都磚城。
最後雙方在交趾簽訂《交趾協定》。
首先,原林邑與大唐交趾國界向南推五十公裡。
其次林邑賠償大唐每年稅收的一半,持續十年。
這一半稅收,不會轉移到大唐,而是用作林邑建設,社會經濟文化方麵。
還有,由大唐接管林邑的稅務部門,林邑的首都磚城大唐需要駐兵,並改名為王化。
林邑國內廢除婆羅門教儀式,要為漢化佛教和道教大開方便之門,大唐官員要進入據林邑十分之一的官員體係。
林邑國主需要派質子前往長安學習。
文化層麵,全麵接入大唐儒學體係。
最後,王範梵誌必須退位,其子範鎮龍繼位。
這是林邑需要付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