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是最重要的一條路,鐵路。
鑒於鐵路修建難度巨大,還有現階段的成熟度。
大唐目前的鐵路主乾道呈現卅字型,也就是五條。
第一條長徐鐵路:西起長安,東至徐州。聯係東西經濟。)
第二條杭營鐵路:徐州南下杭州,北上幽州至營州錦州)。為了南北經濟聯係,朝廷對於江南的控製前所未有,和對東北地區的軍事部署。)
第三條長豐鐵路:長安北上至豐州包頭,為了煤炭等資源。)
第四條:長安至嘉峪關。為了快速軍事部署調配。)
第五條蒲雲鐵路:蒲州至雲中。為了煤炭)
主要都是為了軍事和資源服務煤炭),耗費資金高達五個億。
除此之外,還有幾條小的鐵路,比如長安至豳州,因為此處煤炭資源極其豐富。
長安至河南許州舞陽鐵礦)。
還有飛...咳咳,沒有飛機。
對外貿易方麵,對接東北,上壓草原,重點西域,接觸東南亞各國,進軍倭國這裡黃金和白銀儲量巨大)。
大唐帝國,各個方麵表現良好。
加上‘蛋糕’不斷做大,所以社會整體矛盾都被按下,人民生活也是越來越有奔頭。
加上稅務機關的良好執行,強力繳稅,潛藏的稅收都被激發出來。
加上朝廷直營的公司逐步開始收入狂飆,利潤上繳,到了貞觀十三年,大唐財稅收入達到了21.6億元。
到如今,因為時代和技術原因,並未按照國民生產總值來計算國家發展,而是按照稅收。
人口方麵。
到了貞觀十三年,大唐的人口也從貞觀元年的2100萬左右,飆升到了4221萬人。
這其中,實行了詳細的檢點人口,取消按戶計人,而是按照實際人口進行計算。
而這十三年來,保守估計,大唐五百萬適齡生育女子,均生六人。國家政策強製要求,生孩子給予補貼和稅收減免。)
幼兒夭折率8,還在不斷持續下降,而人口整體每年死亡率則是3。
整體人口死亡率之所以如此低,除了整體醫療技術的進步,還有就是大唐的人口結構,因為歲末亂戰,老人大批量死亡,整體人口結構呈現年輕化。
人口增長,意味著資源消耗。
而如今的大唐,因為李長河穿越帶來的新式小麥,其誇張的產量和一年三熟甚至四熟,糧食問題,不再是問題。
能吃飽,餓不死,醫療技術、農業技術不斷進步,那麼人口自然狂飆。
加上道路的完善,大唐人民生存空間不斷拓展。
然後是長安,居住人口僅用了十年時間便突破了百萬大關。
自行車,人力三輪車,製冷冷藏技術,蒸汽機車,鋼鐵冶煉,紡織,水泥製造,武器裝備革新,農業,工業,商業,各行各業,蓬勃發展,欣欣向榮。
文化層麵。
雖然沒有了李長河這杆科學大旗,但勝在李世民支持,朝廷內外無數學子因為李長河而改變命運,如今的國家局麵,也是科學發揮了巨大作用,所以科學依舊是處於主導地位。
而李世民更是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所有人都因為科學的發展,生存生活的更好了。
而且因為科學和儒學不斷進行碰撞交流,雙方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儒學也也是邁出了自己的步伐,不再僵化。
教育也是更加下苦功夫,不斷向下普及教育,進行強力掃盲運動,普及普通話等行動。
七大學院,不,現應該說十六大高級學府。
皇家軍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