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其他方麵軍團。
元十三,青龍軍團司令,北上剿滅阿史那允契,和廣大河北行省以及東北方敵方勢力。
新羅女王同步配合大唐衛國軍行動,南部拉扯高句麗。
元十三兩個月時間,將東突厥殘部阿史那允契叛軍徹底剿滅,叛軍之中的男女老少,全部坑殺。
衛國軍人數達到五萬。
留下一萬人清掃河北中原地帶,四萬人立刻北上契丹部族,殺氣騰騰。
契丹部族聽聞立刻嚇破了膽,上表投降,繼續維持原本的條約,但事情做了,就要認。
兵貴神速,三千衛國軍精銳猶如天降,直接狂奔至契丹大本營。
沒有絲毫猶豫,契丹部族大將沃雲潼起義,活捉契丹可汗,元十三沒有過度乾預,隻是說了一聲:有些事需要代價。
沃雲潼明白,於是契丹部族內部開始自主清洗。
五個月時間,青龍部衛國軍打通至東北的陸路道路。
成建製的衛國軍反擊戰,簡直就是降維打擊,源源不斷的資源被火車輸送過來。
很快衛國軍就將戰場推進到了拔石城。
到了這裡,已經是深冬了,衛國軍暫時停了下來,但這不是戰爭的終點,隻是開始。
此時的高句麗全國內外也是一片恐懼,與唐剛開始的戰爭勝利,此刻蕩然無存。
高藏王更是央求權臣淵蓋蘇文結束戰爭,但淵蓋蘇文認為唐軍不過五萬人,就算打不過,唐軍也不可能徹底打敗他們。
前車之鑒,便是隋末三大征,還有就是如今大唐四麵楚歌,四方都有戰爭,他不相信大唐還能如此安穩下去。
他要像拖垮隋朝一樣拖垮大唐。
但是淵蓋蘇文錯了,錯的很離譜。
首先是大唐朝廷的政策,不是表麵的征服,而是先統戰,給予底層百姓希望,衛國軍所過之處,秋毫不犯,而且會給廣大高句麗百姓發放土地,並且免稅。
對於有文化的高句麗人,讓他們不要自誤,不要站在曆史的對立麵,大唐隻誅首惡,高句麗的生活會更好,以後會自治,並且展示很多大唐百姓的富足生活。
時代的發展不會跟他講道理。
一個偏安一隅的東北地方勢力,想要與經過革新的衛國軍對戰,一個半工業國家對戰,直會死的不能再死。
而山東半島的水軍也在一刻不停的將各種物資運輸向新羅。
再看蘇定方,朱雀軍團司令。
他的戰鬥更是天外飛仙一般,將李靖將軍的閃電戰思維貫徹到了極致,西行西域平亂。
一個字快。
手榴彈爆炸物開道,因為至西域的交通條件算好,物資源源不斷,所以蘇定方放開了打,火炮洗地,手榴彈如箭雨。
隻給敵人兩個選擇,要麼生,要麼死。
從都播唐努烏梁海)下至河西走廊的回紇兵,一個照麵,在蘇定方的指揮中,土崩瓦解,紛紛逃離,一千衛國軍追著五萬回紇軍五百裡。
而後蘇定方領著軍士直奔西域,而後兵分三路。
一路西域南路,且末地帶。
一路天山北,一路天山南。
蘇定方迎戰主力部隊。
一路砍瓜切菜。
敵人望風而降。
韓楚風,玄武軍團司令,西南抵禦吐蕃及平亂土司。
炮火洗地,將雅州雅安)城門半天轟開,吐蕃留下一萬屍體逃走。
吐蕃一戰明白,大唐究竟有多強。
而火炮洗地,也是大唐第一次大規模使用。
而五年內亂期間為何大唐沒有使用?是因為李長河第一時間讓科學院和北陽特區停止了火炮研發和彈藥製造,最快速度遣散了一大批相關工匠。
而皇帝李世民雖然前世為大國工匠,或許是記憶錯亂,有點老年癡呆,縱情聲色中,沒有關注這方麵。
總之,這一次的舉世伐唐戰爭,大唐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將四方敵人輕易斬服。
就跟普通平亂一般,經過粗略計算,大唐斬敵三十七萬餘,對內,除了趙孤星的八萬多,其他方順便剪除,總計貳拾壹萬。
到了貞觀二十七年快結束之時,大唐麵臨的最緊迫壓力扛住了。
首先便是內亂止住了,那麼全國的資源和力量可以快速調配了。
而且到了貞觀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大唐皇帝李世民發出皇帝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