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成到了地方,才發現這地方竟然還是劉文輝的一處軍需倉庫。
為了阻截紅軍主力部隊,劉文輝命令部隊,一共12個團的兵力,在德昌和會理一線布防。
西昌在後方,就是軍需物資中轉站,劉文輝從大渡河北麵運送了的各種軍事物資,都囤積在這裡,方便補充德昌還有會理兩個地方的物資消耗。
除了五十萬發子彈之外,就是一些糧草,和其它消耗品。
最讓龍文成高興的,還是整整一個倉庫的冬衣。
因為劉文輝的部隊,是川康邊防軍,經常需要去往川藏邊界地帶活動。
那些地方都是高寒地帶,所以部隊都準備有專門的禦寒衣物,甚至是還有專門治療凍傷的膏藥。
這簡直再好不過了,因為現在的中央紅軍,最需要的就是這些禦寒物資。
其實當下的中央紅軍,還意識不到,未來他們會需要大量的禦寒衣物,因為雲貴川偏南方,哪怕是冬天也不是非常冷。
恐怕紅軍在一開始出發的時候也沒有想過,他們有一天需要翻越高寒缺氧的雪山。
將這些禦寒物資嚴加看管,龍文成再次分兵。
派遣三個連的兵力,偽裝成川康邊防軍,去占領西昌北麵的冕寧。
如果有川康邊防軍的部隊南下支援,便可以在此處阻擊敵軍。
主力部隊向南,由楊剛的二團作為前鋒,進攻德昌方向的敵軍守備部隊。
守在德昌和會理這兩處要地的,是劉家二兄弟——劉元璋和劉元瑭二人。
這兩人一個不太靠譜,另外一個也不太靠譜,否則十二個團的兵力,守備會理和德昌這兩個易守難攻的地方,怎麼也不至於被紅軍短時間內突破。
然而在曆史上,這兩兄弟堪稱哼哈二將,看見紅軍基本就一個字——跑。
此時的劉元璋和劉元瑭二人,還不知道他們在西昌的老巢已經被攻占下來,正在德昌的指揮部,商量著怎麼對付已經渡江的紅軍部隊。
“不是把船都鑿沉了嗎?怎麼還有這麼多敵人渡江?而且渡江的速度還這麼快,眼看著敵人的先頭部隊,都要推進到會理了。”
說話的是劉元瑭,他的三個團就在會理。
至於他這個指揮官,為什麼會在德昌,首要原因是來和自己兄長劉元璋商量如何應對紅軍,次要原因是怕死。
“確實都鑿沉了啊,誰知道他們從哪裡搞到的船?”
劉元璋也一臉不解。
兩人並不知道,在他們下達命令鑿沉燒毀沿岸船隻的時候,皎平渡厘金局(收稅的)局長汪保卿靈機一動,覺得這是個發財的好機會。
原因也很簡單,劉家二兄弟不是把其它船隻都鑿沉了嗎?那自己私藏幾條船,到時候不管誰想要渡江,都需要來自己這邊。
到時候自己就可以坐地起價,豈不是能大撈特撈?
畢竟之前金沙江兩岸這麼多渡船,那是充分競爭的市場,現在其它船隻都被燒毀鑿沉,就剩下自己手裡這幾條船,那一下子就變成汪保卿的壟斷市場了。
不得不說,這個商業鬼才錢沒撈到多少,卻給了渡江的紅軍一條生路。
就是這幾條被他私藏起來的船,讓紅軍得以成功渡江。
除此之外,當時國軍手裡有船,專門負責運送探子去對岸探查紅軍動向。
結果紅軍前衛連跑的太快,到皎平渡把這兩條船也給截獲,相當於的紅軍直接得到了四條船。
“當時皎平渡不是還有江防部隊嗎?”
劉元璋冷冷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