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天清晨,林通的騎兵團也已經迂回到了鹽池縣。
這裡的地方武裝,顯然並沒有得到定邊縣城被紅軍拿下的消息,等到紅18師騎兵團殺過去的時候,連城門都是開著的。
那林通自然不會客氣,大手一揮,騎兵團就裹挾著煙塵直接殺了過去。
那些敵人看到轟隆隆的騎兵部隊,一開始還以為是寧馬的騎兵過來支援,甚至還將城門開的更大了。
結果等到紅18師騎兵團殺過去的時候,他們才發現這“寧馬”怎麼換軍服了?軍帽上還有紅星?
然後他們就意識到,這是紅軍!
隻可惜太晚了,騎兵其疾如風,侵略如火,很快便將駐紮在定鹽池的敵軍武裝部隊擊潰。
鹽池是個好地方,聽名字就知道,這地方是個產鹽的地方。
鹽是生活必需品,絕對的硬通貨,不管放到什麼地方,都能用來賣錢。
所以占領鹽池,在此處建立穩固的根據地,對於紅軍來說,就相當擁有了一座白色的金礦。
完成對兩地占領之後,池元光這個政委,就開始展示了。
他在鹽池的工作重點,就是那些鹽工。
舊時民間將鹽工的勞作稱為“燒鹽苦”,這類工作通常需要“起五更睡半夜”,即淩晨開始工作,深夜才休息,工作強度極高。
苦也就算了,關鍵是底層鹽工們,雖然創造了極高的經濟價值,自己卻是連湯都喝不到。
因為鹽的利潤,都被那些鹽商,還有當地官府把控著,落到鹽工們手裡的極少。
正因如此,池元光抵達這裡之後,首先就是打擊當地鹽商,同時改變之前的生產模式,實行“包產到戶”也就是說,將那些鹽田分給每家每戶。
他們生產出來的鹽,池元光會製定一個最低收購價格。
這個價格,可以保證這些鹽工們生產出來的食鹽,能夠以比之前多出兩倍的價格出售。
這讓鹽工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相當於工資直接翻倍。
最關鍵的是,以後生產這些食鹽多少,不需要再聽官家的了,全看自己意願。
想多賺點兒,那就多生產,想多休息休息,那就少生產一些,當然獲取的收入也會少一些。
要知道,他們之前不好好乾活的話,那可是要被處以刑罰的。
那些官家根本不把他們當人看。
靠著爭取這些鹽工,提高他們的待遇,以及鹽的收購價格,池元光迅速爭取了民心。
有很多鹽工,不想要世代從事這個行業了,紅軍這邊也提供了另外的出路——從軍。
紅軍雖然沒有固定的軍餉,但是能管吃管住,還有零花錢。
這零花錢每個月可是要比那些地方軍閥給的軍餉還多。
尤其是紅18師,手裡有錢。
在打擊那些鹽商和當地土豪劣紳之後,就變得更有錢了。
再加上獲得當地食鹽的獨家收購權,到時候肯定也是財源滾滾,就算隻留一部分自己發展,剩下的交給中央,那也足夠紅18師招兵買馬,發展軍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