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我理解。”
這麼說著,楊沐雪將那根靛藍色的精致鋼筆筆帽打開,說出了第一個問題。
“您多大,龍將軍?”
“我?27。”
龍文成回答道。
“27?”
楊沐雪美目微睜,她想到龍文成很年輕,卻沒想到竟然這麼年輕,隻比自己大了兩歲。
“龍將軍還真是少年英雄啊。”
楊沐雪這麼說著,再看向龍文成,心中仰慕更添幾分。
她實在無法想象,如此年輕的將領,就已經統領千軍萬馬,並且在功勳卓著。
甚至楊沐雪聽說龍文成,都是從報紙上看到的,裡麵對龍文成殲滅日軍第五師團的戰績大書特書,極儘譽美之詞。
“不知道龍將軍對當下的抗戰形勢如何看待?畢竟日本人現在在多條戰線上,都在高歌猛進,我們還能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嗎?”
楊沐雪問到一個核心的問題。
雖說龍文成帶兵在山西打了幾場勝仗,可這並不能阻擋整體的潰敗,和國土的淪喪。
而且麵對日軍強大的軍事能力,還有其背後更加可怕的工業能力,眼下幾乎是農業國的中國,到底能否戰勝強敵,成為了許多人心中的一個疑問。
正因如此,許多國人,甚至是大量的精英們,都是有投降主義傾向的,覺得日軍無法戰勝,不如選擇投降以換取和平和苟活。
應該說,這種人在任何時代都有,哪怕是後世國家實力強盛之後,仍舊有許多投降主義者上躥下跳。
尤其是在這個積貧積弱的年代,這種人的比例更是高的驚人。
“要我說,日軍固然強大,可並非不可戰勝。
國人需要摒棄兩種思維,一種思維是投降主義,還有一種則是速勝論。
第一種投降主義者,絕對日軍不可戰勝,我中華必須依附於日本,簡直荒唐可笑。我堂堂中國,五千年文明連綿,怎可屈居倭人之下?
第二種則是速勝論,覺得可以在短時間內將敵人戰勝,若是無法在短時間內戰勝敵人,就會陷入到自我懷疑,消極的自我消耗之中。”
“那您覺得,怎樣才能確保最終的戰爭勝利呢?”
楊沐雪這般說著,同時在思考著方才龍文成的一番話。
“要我說啊,隻有一種方式,才能確保這場抗日戰爭的勝利,那就是和敵人進行持久戰,消耗戰。
利用空間換取時間,利用人口資源,自然資源,消耗日本人的工業資源,人口資源。
如果三年無法趕走日本人,那就五年,五年不行,那就八年,總要將他們全部趕出去。”
龍文成極為篤定地說道。
之所以說八年,那是因為從七七事變開始算,正好八年,如果從九一八開始算,則是十四年。
楊沐雪一邊認真記錄,一邊讚歎著龍文成的自信和從容。
後續的采訪,又持續了一段時間,楊沐雪將記事本連著記錄了好幾頁。
和龍文成的交談越多,楊沐雪心中積累的欽佩之情也就越多。
雖然哪怕是現在,她也無法想象,這樣貧弱的中國軍隊,到底如何戰勝工業能力強大的日本人。
楊沐雪父親早年就去往美國經商,她幾乎也在國外長大,所以看到八路軍還有國軍那些武器裝備的時候,楊沐雪幾乎下意識地就認定,他們根本無法和工業能力強大,裝備極為精良的日軍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