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家寶呢,安靜聽著前因後果幾分肅然起敬,帶有前世來自後世人記憶的他,對這個年代總是懷著敬意的,加之是個前世的曆史生,越學習,了解越多,才更覺自己淺薄。
就比如他學曆史,並沒有看到過這段記錄。或許是他學的還太淺薄,不過更多,或許是曆史,太過厚重,又怎是書上的寥寥幾筆,就可以記錄的下的......
那是一個時代的起伏,是一個個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人民群眾,並不短暫的一生......勾勒的歲月流光。
而看著時不時點頭,認真聽訴並給出回應的易家寶,馮校長也是滿目笑意。
不怪旁人眼裡,他們這些認識易家寶的老一輩,幾乎都將其看作自家孩子的重視。
而這樣的重視是無關易家寶這孩子是否成就斐然還是平庸的,就一如這個孩子,從初見的幼童到今兒青年灼灼,隻要他們願意訴說,他總是這般耐心且認真的傾聽,也無關他們是否在山頂還是低穀。
這樣的耐心,這樣給足傾聽者期待的姿態,是他們自家小輩也難有的。
就如老友說的那樣,易家寶這孩子,他對他們的傾說,總有一種天然的崇敬與好奇,像個孜孜不倦的學者,與他們這些訴說之人來說,是一種予人舒服,平等而尊重的態度,備受鼓動的總想滿足他的多說一點。
情感也總在話語裡加深,聊的多了感情自然就好,他們這些老一輩又怎麼會不喜歡這孩子......
易家寶呢,他可不知道自己作為一個前世曆史生本能對曆史的尊重與探索,在他們人眼裡還有這功效,不過重生這時代以來,他一直得長輩喜愛倒是真,自然這樣善聽多聽的相處習慣也保持了下來。
天色漸暗,馮校長留他陪吃飯,易家寶也沒客氣。
馮校長這輩媳婦照顧大半輩子的人,廚藝不太指望,飯是小區食堂送來的,也算福利之一了。
隻有一個燴菜直接裝來一大瓷盆,主要是蘑菇燉雞,再加了不少新鮮的山野菜,葷素搭配,營養均衡,那大塊的雞肉塊,比多數工廠食堂可要用心的多。
馮校長他兒子馮誌國隻周末才過來,這會就易家寶他們師生倆,一盆足夠吃了。
這年頭沒有手機電視的,聊天是主要娛樂,普通人家便也少有什麼吃飯不說話的規矩,前頭多是馮校長在說自己最近的事,飯上,馮校長便也關心起易家寶最近過怎麼樣。
這輩子在愛裡長大的易家寶,很自然的接受長輩關心,關於今天剛從學校出來,相關的轉崗一事,便也沒什麼不能說的,大致給馮校長訴說了一下。
不是有句老話總說,老一輩吃過的鹽比年輕人走過的路還多。這話誇張了點,但形容老一輩經驗豐富,值得學習,卻是沒說錯。
這不,馮校長一聽,易家寶剛去便有行政文秘等候接待引路,僅這一點便品出不對勁來......
喜歡四合院:一大爺有子請大家收藏:()四合院:一大爺有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