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可是老狐狸,雖沒混跡官場,心計卻也不比馮校長少,自然也品出這田秘書背後的不對勁。
他和馮校長一樣,倒也讚成兒子的公平競爭,不搞底下的小動作的想法。
隻這背後的緣由卻從不會是什麼對遭遇苦難仍願為國效力奉獻人士的敬佩,進而願意公平競爭。
畢竟在易中海看來,他家小寶轉崗高校,同樣是為國家培育高級人才,自然也是在貢獻,總不能說因為自己兒子年輕,日子順遂,就把這貢獻還分個高低貴賤起來了吧......所以,真要競爭,自然沒有什麼還要放緩手段的道理。
這年代,如果大家隻是為了活著,哪有什麼道德底線可言。比方說易中海他自己,可不是什麼道德高尚的正派人物,自然從不會想把兒子養的風光霽月......
就像一開始,他們夫妻年近四十,遲遲無後,聾老太太率先表示親近的時候,便也達成共識似的默認,為的還不是培養四合院無血緣也要尊老敬老的氛圍,重點是這“無血緣“,以防以後不得已真找個外人養老,也好算計對方不管品行靠不靠譜,至少得大差不差的維持他們聾老太品質的養老生活。
不然呢,他們到時候通過適當施恩,經營的名聲在那,對方養老回報不到位,在這出遠門還得報備允許的時代,周圍人一口唾沫一個釘都可以淹死對方。
嗯,至於後來聾老太居心不良,屠“聾”的故事講起來,易中海可也沒底線,沒心慈手軟可言,畢竟老來終得子,兒子就是他的底線......
咳,扯遠了,回到兒子這事上,哪怕最開始不過為了養兒防老,可真看著血脈相連的小娃娃一點點長大,哪裡忍得對方背負這些沉重的擔子,傳宗接代、養老防老...等萬般有孩子前的期許,到最後也隻變得希望孩子平安快樂就好。
孩子若平庸,他會自己努力給孩子托舉好他們不在的後半輩子,但孩子有能力,當父親的,易中海自也希望兒子能順遂的往前走。
這不,之前為算計養老人選經營的名聲,雖然養老算計沒必要了,易中海卻也明悟這個時代,一個好名聲,能帶來的利惠。
看他自己就知道,經常友善鄰裡,當初院裡選拔管事大爺的時候,他可謂不廢吹灰之力當選一大爺,雖然說這也有當初的王梅王主任喜歡兒子親近他這一方的緣由,但其他住戶沒有反對即支持的,何嘗不是他經營出來的易道德的名聲在外,選他的住戶,總想著碰到困難的時候,有個能幫的上的。
而易中海付出的也不過閒暇時,動動腦子嘴皮子說道幾句事不關己的公道話,再不濟,也就一些他們家不想吃的棒子麵,可得到的卻就多了。
一個是實實在在的地位。
這當管事一把手,可謂不沾當官麻煩事,還能實實在在體會到的權利。
喜歡四合院:一大爺有子請大家收藏:()四合院:一大爺有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