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舟靜靜懸浮在宇宙虛空中,如同一粒微塵,卻又承載著守護星空的使命。蕭追四人以星核守護者的身份,觀察著萬千文明的自我探索,隻在極端情況下才予以引導。
規序星的變革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漣漪擴散至整個宇宙。各個文明在秩序與混沌之間尋找著自己的平衡點,有的激進,有的保守,但都在探索屬於自己的道路。
終焉之門成為宇宙平衡的監測中心,冰璃通過它觀察著無數世界的變遷。某天,她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多個星球的變革進程呈現出驚人的相似性。
“看這裡,”冰璃將數據投影展現給四人,“不同星係的文明,本應有著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但現在卻呈現出趨同趨勢。”
投影顯示,儘管各個星球起步點不同,但都在向某種“最優平衡點”靠攏。科技樹發展相似,社會結構演變類似,甚至連文化藝術都開始有雷同之處。
雲逸皺眉分析:“這不符合宇宙多樣性原則。即使都尋求平衡,也應該是各具特色的平衡。”
紫萱若有所思:“像是有一股無形力量在引導所有文明走向同一個終點。”
青陽撓頭:“難道是玄神陰魂不散?”
蕭追閉目感應星核網絡,良久睜開眼:“不是玄神。這是...平衡本身的悖論。”
他解釋道:“當我們提供‘最優平衡模式’作為參考時,文明會本能地向這個模式靠攏,認為這是最安全有效的路徑。久而久之,差異被磨平,多樣性減少。”
冰璃補充道:“就像水流總會尋找阻力最小的路徑,最終所有河流可能彙入同一片海洋。”
這是一個意想不到的困境:他們為防止極端而推廣的平衡理念,本身正在成為新的“標準答案”,扼殺著宇宙的多樣性。
“我們成了新的玄神?”紫萱震驚地道,“在不經意間推行著另一種形式的統一?”
就在五人陷入沉思時,終焉之門突然發出急促警報。不是來自某個星球,而是來自宇宙基礎結構本身。
“宇宙弦振動異常!”冰璃神色緊張,“宇宙的基本結構正在變得...過於平衡!”
投影顯示,宇宙的微觀結構正在失去以往的隨機性和混沌性,變得異常規整。這種規整正在向上蔓延,影響物質形成、星辰運轉,甚至時間流本身。
“過度平衡會導致宇宙熵減,”雲逸警告,“最終可能引發宇宙級彆的‘熱寂’——不是因混亂而死,而是因過於有序而亡。”
青陽不解:“有序不是好事嗎?”
“就像人體,”蕭追比喻,“需要有序的器官運作,也需要無序的免疫係統和神經活動。過度有序意味著失去適應性和創造性,最終無法應對變化而崩潰。”
他們麵臨一個兩難選擇:阻止文明向“最優平衡”靠攏,可能讓一些文明重新陷入極端;不阻止,則宇宙可能因過度平衡而走向另一種終結。
“我們必須找到辦法。”蕭追堅定地說,“但不是通過強製乾預。”
經過激烈討論,他們決定采取一種全新策略:不提供答案,隻提供工具和可能性。
冰璃通過終焉之門向全宇宙廣播了一條新信息:“平衡無定式,道路千萬條。以下是各種文明尋找平衡的方法論,請自行選擇適合的道路。”
同時,蕭追四人分頭行動,不是去傳授“正確平衡”,而是去展示“不同平衡”的可能性。
蕭追前往一個科技高度發達但文化單一的星球,沒有直接指出問題,而是展示了其他科技文明如何發展出多樣文化藝術。
紫萱訪問一個藝術繁榮但科技停滯的文明,分享了其他藝術文明如何借助科技拓展表達方式。
雲逸和青陽則分彆前往不同類型的星球,展示各種成功與失敗的平衡案例,讓當地文明自己思考抉擇。
這個過程緩慢而艱難。許多文明已經習慣於尋找“標準答案”,對需要自行探索感到不安甚至抗拒。
“為什麼不能直接告訴我們最好的方式?”一個星球的領袖質問蕭追。
蕭追平靜回答:“因為不存在universay最好的方式,隻有最適合你們的方式。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