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叔,我知道了。”他說道。
然後張高顯繼續問道:“師叔,你與我同行,恐怕落後其他人許多,就不怕在陛下那裡得不到好的評價?”
張懷義胸有成竹一笑,這才說道。
量他們“這次我等如此多人前去降伏妖邪,但那妖邪隻有一個,因此最後能成功降妖除魔的,才能得到陛下垂青。”
“而且,這妖邪能令淮南河南兩道,赤地千裡,餓殍遍地,恐怕不是什麼尋常妖怪,他們一時半會兒,未必能拿下此妖邪。”
“不妨讓他們先前麵去打個前鋒,我再去收尾,自然能讓我龍虎山威望無雙!”
聽到張懷義一時半會兒還不會走,張高顯心中有些失望,但麵上還是表現得極為佩服。
“師叔此招當真妙極,可坐收漁翁之利,名利雙收!”
張懷義也是得意至極。
“等再過兩日,我便去往那妖邪所在處,屆時,自然會有個分曉。”
兩人走著,看方向,和薑宸他們所在是兩個位置。
但若是要去淮南道,卻最終都要彙集到一條道上,恐怕到時候,還會有一番說法。
“師叔,我看這裡稻田乾枯,有些地方可見山火,像是旱災的情形,莫非是已經到河南道了?要不要在這裡祈一場雨?”
“還有段路程,這裡還在京畿道,還是加緊趕路,莫要浪費了真炁性意才好。”
“好!”
而在他們身後,遠遠跟著的不良人則是記下:
‘龍虎山道人張懷義,張高顯心懷淮南,河南兩道百姓,一路未歇,過都畿道伏牛山,直奔鄭州中牟。’
......
......
‘茅山宗道士薑宸,同律宗僧侶鑒真,過葉縣,往汝州,見天乾物燥,心生不忍,於是茅山宗道士手握雷霆,呼風喚雨,頃刻間,鄭州大地雨如牛毛!’
兩位不良人記好筆記,這才小心翼翼跑到避雨的地方。
......
一場大雨下來,澆散了汝州幾絲燥意,原本已經瀕臨枯死的花草,此刻竟然有青苗露頭,有春回大地之勢!
原本躲在家裡避暑,或是節省體力的百姓,驟聞大雨,也是有幾分激動地從家裡找出各種鍋碗瓢盆去接雨。
“這雨下的好啊,這雨下的可太好了!”
薑宸和鑒真走在路上,偶爾就能在路上看到用各種器具接雨的百姓。
“薑道長,你的元氣不要緊吧,方才祈雨,還得多虧了你。”
鑒真麵色略顯蒼白的問。
薑宸搖搖頭道:“貧道並無大礙。”
事實上,他的真炁充沛,是同境界修行者數倍之多。
而且方才祈雨,也是鑒真最為賣力,因為這是他提議出來的,所以他認為有必要身體力行。
隻是因為他不太擅長祈雨之法,導致耗費真炁頗多,最後成效也不如薑宸。
不過兩人合力,還是成功地在汝州喚出一場大雨。
“小僧這裡有一顆蓮子,乃是寺院裡的靈蓮誕出,食之可滋補性意,補充真炁,便作為小僧的補償之物。”
鑒真眼底有些不舍,但麵上表現地雲淡風輕,從懷裡摸出一塊乾淨的布,布裡包裹著的是一顆泛著蓮花粉光的小小蓮子。
薑宸看了看他去,知道若是不收下,恐怕鑒真會一路自責下去。
於是也就大方接過,“那貧道就謝過道友了。”
鑒真這才喜笑顏開。
“應該的,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