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讓現在的羊耽去輔助明主,也怕耽誤了對方。
而這一次羊秘之所以會帶著剛剛及冠的羊耽一並外出,也是想著帶羊耽遊學增長見識,這才會在離開南陽後轉到了洛水。
因此,翌日。
在羊秘醒來後,羊耽提出了前往潁川一行的請求。
“去潁川?這是何故?”羊秘不解問道。
原因自然是我的好大哥的智力不夠,但羊耽又急於想通過“近朱者赤”效果,先把智力拉一拉……
而若問當世哪裡的聰明人最多,那無疑就是頂級世家彙聚且文風極盛的潁川郡了。
因此,羊耽打算先去潁川設法結交些頂級謀士,羈絆值拉到六十以上能觸發“近朱者赤”效果再說。
且在潁川那種地方刷聲望,也總比縮在泰山郡來得輕鬆一點。
不過羊秘有一點好的,那就是不會多想,對於羊耽這個弟弟也是相當的愛護信任。
因此,羊耽僅僅是說“來都來了,想去潁川郡遊學見識一番”,羊秘也就依了。
隨後,兄弟二人又向羊李氏請示,得了羊李氏的同意,這便不急不緩地往著潁川郡而去。
而在出了司隸後,官道的平整程度明顯更差,縱使馬車是緩緩而行,仍是有些顛簸。
窺一斑而知全豹,朝廷對於地方的掌控已經開始出現明顯的無力。
將車廂留給母親羊李氏的羊耽,與羊秘一同在外趕著車,將這個時代收於眼底,默默地想著。
‘大漢朝廷的崩潰,是必然的……’
‘就是不知道將來會是浴火重生,還是改朝換代……’
……
與此同時。
有三騎三人,也正離了司隸,神色有些迷茫失落地往著潁川郡的方向而去。
為首的一人,麵如冠玉,唇若塗脂,兩耳垂肩,雙手過膝。
陪伴在左右的兩人,一人丹鳳眼,髯長二尺,麵若重棗;另一人則是豹頭環眼,燕頷虎須。
若是羊耽看到這個組合如此明顯的種種特征,必然第一時間就能認出正是“桃園三坑”劉關張。
時年二十六的劉備,回首望司隸,滿眼的無奈感慨。
在平定黃巾之亂中,劉備耗儘了三弟張飛的家財舉義兵,南北征戰,屢立戰功,本以為能以軍功封官,自此能匡扶朝廷,為百姓做些實事。
可事實,卻是給了劉備沉重的一擊。
在黃巾之亂平定後,劉備散去義兵,聽從吩咐入司隸聽候賞賜。
可年輕的劉備左等右等,等去當濟南相的曹操都主動辭了官,等受封彆部司馬的孫堅又去參與平定了一次邊章之亂,仍是沒有任何的動靜。
就像是朝廷徹底遺忘了劉備這一號人物似的。
最終,劉備還是拜訪了老師盧植,通過盧植才知道當年劉備沒有孝敬宦官,所以有宦官順手將他的名字給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