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耽與袁術的距離本就不遠,這六步間已經走到了袁術的麵前。
不過看著一身酒氣的袁術,羊耽此番借詩勸和,本意上卻不是為了交好有著“骷髏王”美譽的袁術。
除了揚名之需的,便為了交好一番袁紹。
這一時期,羊耽初步看好的明主有三。
其一:仁主劉備;
其二:霸主曹操。
這其三,無疑就是雄主袁紹了。
袁紹本身的能力毋庸置疑,家世出身也是三人中最好的,也就代表著他的起點是最高的,平定亂世也是最為容易的。
雖說袁紹被曹操評價有誌大智小,色厲膽薄,忌克少威等等缺點,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真論起來,曹操與劉備實則也有著大大小小的缺點。
影響成就大小的,往往是優點是否突出,而不是有沒有缺點。
對於這點,羊耽看得很是透徹,對於原軌跡中一統北方的袁紹評價也是頗高。
且羊耽自問也好色好酒,也貪圖享樂,也安逸惡勞,隻不過時勢所迫,讓羊耽不得不奮起罷了。
若真是天下太平,家底豐實,羊耽隻想隱居享樂,與美酒美人度日。
種種思慮,在羊耽的腦海中一閃而過,這也讓羊耽邁出了第七步,麵向著袁紹的方向,語氣沉重又不乏真摯地開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抑揚頓挫的聲音,回蕩於這片竹林之中,使得無數士子為之動容,甚至被這短短幾個字所感染,潸然淚下。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短短的二十個字,卻是蘊含著對兄弟鬩牆的無儘倫理悲愴。
且也正因以豆萁燒火煮豆這一畫麵,不過是最常見不過的日常場景,更是使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越發的揪心。
這一刻,袁紹袁術之間緊張的對峙氛圍蕩然無存。
莫說是無甚心機的袁術,就是城府深沉的袁紹眼中也不禁蒙上一層淚花。
不管如何,袁紹與袁術都是同根生,都是袁氏子,何必相煎?
一詩吟罷,除了清風吹響竹葉聲以及潺潺流水聲,一時五六息過去了,竟無有一人發聲。
直至,袁紹率先出聲,撫掌而讚。
“好詩,好才。”
頓時,如潮水般的讚美聲洶湧而至。
“好一個豆子,好一句同根生……”
“七步出詩,才情無雙。”
“泰山羊氏子,當真了不得。”
此情此景之下,心中感觸無數的袁術也不自覺鬆開了握著的劍柄,看向羊耽的背影儘是欣賞之色。
此子,懂我!
隻是與袁紹以及一眾士子對於《七步詩》的理解不同,在袁術耳中,這七步詩除了勸和之外,還有著更深一層的隱喻。
這何嘗又不是在隱喻嫡子與支脈之間的關聯?
這豆子與豆萁本是同根生,本該各司其職,各有天命,共同維係著枝繁葉茂。
可袁術惱怒作為旁支的袁紹的種種逾越之舉,就像豆萁結出的豆子不願再度落地生根。
那麼下場無外乎就是豆萁起焰,將那豆子煮熟,縱使在釜中泣也是無用。
因此,在袁術看來這《七步詩》,不僅是在勸和,更是在警告袁紹萬萬不可行逾越之舉,不然就是在逼迫我袁術煮豆燃豆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