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聞言,心中大喜,費了那麼多的功夫在羊李氏這老婦人身上,等的可不就是這句話?
一時間,年輕的曹操終究還做不到曹丞相那般喜怒不形於色。
明明是異常嚴肅的表情,但細細一看,又能分辨出幾分曹操想笑強行忍了下去的不自然感覺。
“老夫人客氣了,操與叔稷情同手足,不分彼此。”
“那就多勞煩孟德了,就是不知接下來前往何處?”
“陽翟距離譙縣並不算遠,操之拙見,不如暫去譙縣待一段時間,且看看時局如何?”曹操提議道。
羊李氏終究是個婦人,對於時局無甚判斷,且羊耽仍是酒醉未醒,羊秘在這方麵的能力也有所不足,稍加猶豫後便同意了下來。
在得了羊李氏的允許,曹操完全沒有耽擱,分彆載著羊李氏與羊耽的兩輛馬車一路不歇地趕路。
隻要遠離了潁川一帶,那麼袁紹就算反應了過來,那也是鞭長莫及了。
再者,有《洛神賦》石碑的存在,也足以分去袁紹大量的精力。
如今有了羊李氏的點頭,曹操護送羊耽離開潁川,那就是重情重義且有理有據之事,一時就算會惹惱部分雅集上的士人,也不過是些牢騷罷了。
隻要能收獲到叔稷的情義,那麼誰又能因此說曹操的半點不是?
‘隻是,該如何讓叔稷歸心效忠於我……’
親自在車隊前方開路的曹操,眉頭不禁緊皺了起來。
作為親眼見證羊耽是如何從一個無名的弱冠少年崛起的曹操,一時不免大為後悔沒有在劉備之前就直接出手救下羊耽的性命。
羊耽為報劉備的救命之恩,承諾會向孔氏推舉之事,曹操自然是清楚的。
這對於一位沒落宗親而言,這無疑是泰山羊氏當時能夠拿出的最大回報。
至於曹操,當時雖然也緊隨著現身出手,但恩情之重無疑是遠遠比不過劉備的。
此後,羊耽屢屢向曹操開口提點了王芬之事以及今後天下局勢走向,無疑也是抱著幾分報答的想法。
憑心而論,這已經足以報答曹操的恩情了。
雖然曹操自問性格是有點薄情寡義,但耐不住就是欣賞羊耽這種有恩必報的重情重義之人。
‘若當時是操率先出手相救,泰山羊氏可就沒辦法像打發劉備那般報答我的恩情,即便我當下沒有官職,直接提議讓叔稷以身效忠進行報答,料想不會拒絕……’
一想到此節,曹操忍不住有些難受,這也是曹操本能地不待見劉備的原因。
即便曹操很清楚那沒落宗親劉備再怎麼拉攏親近羊耽,也沒有真正招攬的資格。
可隨著曹操越發的重視羊耽,就莫名地越發不喜劉備。
可惜,往事不可追,曹操也隻是無奈感懷了一番後,便考慮起該如何讓羊耽歸心的問題。
隻是譙縣曹氏的家世雖然不算差,但卻是遠遠比不過袁紹。
而論名聲,怕是用不了多久,羊耽在大漢的名聲怕都能淩駕在曹操之上。
這也是曹操最為頭疼的問題關鍵。
本是想著帶羊耽去參與雅集,向羊耽展現一下自己的人脈有多廣,順帶給羊耽一個展現學習的機會,以便完成遊學。
萬萬沒想到,一場雅集過後,羊耽在士林中的地位驟然拔高到了這種程度。
可曹操也不想將這種招攬之心默默地壓在心底,眼睜睜地看著羊耽與自己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