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顯兄弟情深暗挖兄弟牆角
龐統、法正二人,勸劉備就席間殺劉璋,西川唾手可得。
劉備認為其初入蜀中,恩信未立,此事決不可行。
複與劉璋宴於城中,彼此細敘衷曲,情好甚密。
龐統教魏延登堂舞劍,乘勢殺劉璋。
劉璋手下諸將,見魏延舞劍筵前,又見階下武士手按刀靶,直視堂上,從事張任亦掣劍舞。
二人對舞於筵前,魏延目視劉封,封亦拔劍助舞。
劉璝、泠苞、鄧賢各掣劍出群舞,劉備急止之!
劉璋命侍衛者儘去佩劍,眾皆紛然下堂。
劉備喚諸將士上堂,以酒賜之,揚言:弟兄同宗骨血,共議大事,並無二心,諸將勿疑。諸將皆拜謝。
劉璋甚是感動!
劉備歸寨,責龐統:統等奈何欲陷備於不義耶?今後斷勿為此(真心對璋,何不斬統以
警人?)。
統嗟歎而退。
劉璋歸寨,劉璝等諫言:不如早回,免生後患。
劉璋堅信劉備人品,眾將提醒:雖備無此心,備手下人皆欲吞並西川,以圖富貴。
璋仍堅信與劉備兄弟之情(自欺欺人,死了不冤!),遂不聽眾將提醒,日與備歡敘。
報張魯整頓兵馬,將犯葭萌關。
劉璋便請劉備往拒之,劉備慨然領諾。
眾將勸劉璋令大將緊守各處關隘,以防劉備兵變。
璋因眾人苦勸,乃令白水都督楊懷、高沛二人,守把涪水關。
劉璋自回成都,劉備到葭萌關,嚴禁軍士,廣施恩惠,以收民心(不奪其地,收民心所為何事?)。
二、回娘家小主截回
細作報入東吳,吳侯孫權會文武商議。
顧雍進言:差一軍先截川口,斷備歸路,後儘起東吳之兵,一鼓而下荊襄。
權大為讚賞!
屏風後吳國太喝而出為保護其女建議斬了顧雍,並且叱孫權不應該忘記骨肉親情。
孫權喏喏連聲,遂叱退眾官。
國太恨恨而入(垂簾聽政,由來已久!不安家,何以安天下?)。
孫權正沉吟間,張昭獻計:差心腹將一人,隻帶五百軍。潛入荊州,下一封密書與郡主,隻說國太病危,欲見親女,教郡主帶劉備獨子來東吳。劉備定把荊州來換阿鬥;如備不然,再動兵(傳言: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三國中為了利益、權謀,全不顧親情乎?)
權密遣周善將五百人,扮為商人,分作五船;更詐修國書,以備盤詰;船內暗藏兵器。
周善領命,取荊州水路而來。
夫人本欲使人知會軍師,周善以時間太長為由建議夫人不要知會軍師。
夫人擔心不辭而去有阻當,周善表示:已準備下船隻,隻今便請夫人上車出城。
孫夫人聽知母病危急,便將七歲孩子阿鬥,載在車中;隨行帶三十餘人,各跨刀劍,上馬離荊州城,便來江邊上船。
府中人欲報時,孫夫人已到沙頭鎮,下在船中了。
趙雲巡哨方回,聽得這個消息,隻帶四五騎,旋風般沿江趕來。
趙雲欲與夫人踐行,周善手執長戈,叱令軍士一齊開船,各將軍器出來,擺列在船上。
風順水急,船皆隨流而去。
趙雲沿江趕叫,周善不睬,隻催船速進。
趙雲沿江趕到十餘裡,棄馬執槍,跳上漁船,隻兩人駕船前來,望著夫人所坐大船追趕。
周善教軍士放箭,趙雲以槍撥之,箭皆紛紛落水。
離大船懸隔丈餘,吳兵用槍亂刺,趙雲棄槍在小船上,掣所佩青釭劍在手,分開槍搠,望吳船湧身一跳,早登大船。
吳兵儘皆驚倒,趙雲入艙中,見夫人抱阿鬥於懷中喝斥趙雲無禮!
雲問明情況,欲留下幼主。
夫人怒言雲有反意!(出走東吳之時,與雲並肩作戰,尚記否?)
雲堅持留下幼主,夫人喝侍婢向前阻止,被趙雲奪了阿鬥,抱出船頭上。
欲要傍岸,又無幫手;欲要行凶,又恐礙於道理:進退不得(進退為難之際,保證事態不再惡化,便是勝利!)。
夫人喝侍婢奪阿鬥,趙雲一手抱定阿鬥,一手仗劍,人不敢近。
周善隻顧放船下水,風順水急,望中流而去。
趙雲孤掌難鳴之時,張飛領人截住吳船。
張飛提劍跳上吳船,周善見張飛上船,提刀來迎,被張飛手起一劍砍倒,提頭擲於孫夫人前。
夫人大驚問:飛何故無禮?(與雲刀劍相向時,汝在何為?)
張飛言明:夫人不以劉備為重,私自歸家,這便無禮!
夫人表示若飛不放夫人回去,夫人情願投江而死!
飛告誡夫人:若思劉備恩義,早早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