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清晨的風還帶著雨後的涼,暖心角的竹簾卻早早被掀開——幼兒園的王老師領著十幾個穿小圍裙的孩子站在花架下,最前頭的小女孩舉著個畫滿向日葵的紙袋子,脆生生喊:“蘇晴姐姐,我們來選種子啦!”
王師傅早把挑好的葵花籽攤在竹篩裡,陽光一照,籽仁透著淺黃,像撒了滿篩的碎金子。“得選顆粒鼓的,掐開能看見白仁的才好發芽。”他蹲下來教孩子們翻揀,指尖沾著的籽殼落在圍裙上,被穿藍圍裙的小男孩飛快撿起來:“王爺爺,這個能串成手鏈嗎?像李奶奶的掛件一樣!”李奶奶剛好拎著布兜來,聽見就笑,掏出提前織的迷你向日葵掛墜——比指甲蓋大不了多少,花心繡著“春”字:“每個種子都配個小護身符,種下去就能盼著開花啦!”
正分種子時,天上突然飄起零星小雨。“快把種子挪到棚裡!”趙奶奶最先起身,孩子們也跟著動——有的捧著竹篩往屋簷下跑,有的扯著塑料布搭臨時遮雨棚,穿向日葵襪子的寶寶也攥著兩顆種子,小短腿跟著跑,鼻尖又沾了灰也不管。等雨停時,每個孩子的紙袋子裡都多了兩樣東西:一顆裹著糖衣的葵花籽糖,一個迷你向日葵掛墜。“等種子發芽了,要帶照片來給我們看哦!”趙奶奶摸著孩子們的頭說。
下午圖書館阿姨推著小推車來,車上擺著壓好的葵花花瓣書簽和幾摞《小種子的旅行》。“咱們今天在花架下開故事會吧!”她把書簽分給孩子們,每張書簽上都寫著一句話——“你的種子,正在長大”。老周舉著拍立得抓拍:有孩子把書簽夾進書裡時,花瓣剛好落在書頁間;有孩子指著書上的插圖,跟旁邊的小朋友說“我的種子會比這個長得高”;還有寶寶把書簽舉到向日葵花盤旁,好像在跟花“比美”,惹得大家都笑。
夕陽快落時,劉叔拎著保溫箱來,掀開蓋子就飄出金黃的香氣——是染了南瓜泥的菠菜餅,形狀捏成了小太陽,邊緣還印著葵花籽的紋路。“剛出爐的,就著趙姐的糖吃,甜鹹剛好!”他把餅分給每個人,孩子們捧著熱乎的餅,坐在花架下的石墩上吃,餅渣掉在地上,幾隻小螞蟻也來湊熱鬨。蘇晴咬了一口餅,南瓜的甜混著菠菜的鮮,再配上一顆葵花籽糖,心裡暖得發慌。
臨彆的時候,每個孩子都抱著書、種子和餅,一步三回頭。穿藍圍裙的小男孩突然跑回來,把一個積木做的“小太陽”放在石墩上:“這個留給暖心角,冬天的時候,它能跟向日葵一起曬暖!”蘇晴看著那個歪歪扭扭的積木太陽,突然想起前幾天男孩說的“小窗戶”——原來孩子們的心裡,早把暖心角的暖,都藏進了自己的小物件裡。
天黑時,蘇晴把新拍的照片貼在白板上,旁邊添了新的字:“今日收獲:18顆種子找到小主,22張花瓣書簽,30塊‘小太陽’菠菜餅,還有1個積木太陽。”王師傅湊過來看,突然說:“等下周去幼兒園種種子,我得做個木牌子,上麵寫‘暖心角向日葵園·分園’,讓孩子們看著就高興!”李奶奶也點頭:“我再織幾個大的掛件,掛在幼兒園的窗戶上,這樣孩子們每天都能看見向日葵。”
晚風又吹過花架,向日葵的花盤輕輕晃動,太陽能小燈亮起來,把花影投在地上,像撒了一地的小星光。蘇晴掏出手機,對著那個積木太陽和滿架的向日葵拍了張照,配文:“種子已經出發,春天正在路上——暖心角的太陽,從來不止在花盤裡,還在每個人的手裡、心裡,就算冬天來,也能暖得開花。”
評論區裡,幼兒園王老師很快回複:“已經給孩子們的花盆貼好標簽啦,就等下周種種子!”劉叔也留言:“下次做菠菜餅,我再加點葵花籽碎,更像小太陽!”蘇晴笑著回複,抬頭看見老周正在整理最近的照片——從雨天護花,到分糖、分粥,再到今天的種子和故事會,每一張照片裡都有笑臉,都有暖。
她突然覺得,暖心角的故事哪裡會有“未完待續”?那些藏在種子裡的期待,夾在書簽裡的溫柔,裹在糖裡的甜,還有孩子們手裡的積木太陽,早把“續篇”寫滿了——等冬天的時候,幼兒園的種子會發芽;等明年春天,新的向日葵會開花;而暖心角的人們,會一直守著這片暖,等著更多的“小太陽”,來這裡撒下新的故事。
風裡的向日葵香,好像又濃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