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高考進入倒計時,時間的流逝變得可視化,數字一天一天變小,考試變成了家常便飯,大家再沒有了此前的慌張,而是習以為常。小考試已經沒辦法激起大家的鬥誌,周練變成作業,周考變成周練,聯考變成月考。
試卷在考試眾多的情況下急速貶值,就像現在的學曆一樣。
突然宣告的一模,讓大家再一次對高考有了實感。
老師們都在說,一模是對自己實力的一次考查,如果能穩穩上線的,那就繼續保持,如果是勉強上線的,那就還要繼續努力。如果離本科線還差得遠的,三條路,要不然就拚命,要不然就認命,要不然就用錢砸。但能走第三條路的人少之又少。
一模前,大家覺得這會是一次很重大的考試。可到了考試的前一天,學校給出已經用了不知道多少遍的考場分布表,給大家一種這是普通考試的感覺。
正是因為這樣,考試的氣氛頓時消失,大家就像對待一場正常考試一樣。
考試的效果自然也不是很好。
換做平常,學校的上線率十分可觀,按照學生的排名來定分數線,不少人都能上線。但這次分數線是教育局定,比起學生,更擔憂的是學校。
臨川中學雖然是重點中學,也是一所老學校,每年的升學率都是縣裡最高的,而且一年比一年好,甚至市裡開會時新創了一個詞,叫“臨川效應”,說的就是他們學校總能在最後穩居升學率的前三。
但到後麵,第一中學建立,招了許多新老師,而且住宿環境好,許多好的生源都去了第一中學。以至於三年過去了,第一中學已經可以勉強和臨川這所足有百年曆史的學校一較高下。
成績出來後,夏青青竟然在40名,她有些震驚,上一次她考了班裡38名,覺得隻是自己運氣好,沒想到這次還能保持。
夏青青的名次上了,那就說明有人到了夏青青的位置。
於是,這一場考試下來,給了一部分人信心,也給了一部分人重新奮鬥的決心。
夏青青還沒來得及高興,最先迎來的是曾金天劈頭蓋臉的一頓罵。學校後來的重新分班,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把升學率提上去,但這次考試,遠遠低於學校的預期。
相較於第一中學的升學率,臨川中學要整整低5。這個數字看著不大,但對於校長而言,就像是自家孩子考了個拿不出手的成績,還被迫公開。
簡而言之,兩個字,丟人。
教育局給不同學校分配了不同的指標,除了臨川中學,其他學校都超額完成。
校長被教育局找去談話,並要求在二模的時候一定要完成目標。校長感到壓力山大,於是這個壓力自然而然地就轉移到了老師身上。老師壓力一大,就會在無形中又給學生施壓,最後受苦的還是學生。
這一點最明顯的反映在生物老師身上。
學校一開始對生物不是很重視,所以這次一模的生物成績在縣裡高中裡排倒數。校長下了死命令,二模的時候,每個班生物的平均分必須到65分。那時候,生物的的總分90。
生物老師臨近退休,麵對領導的要求,他直接在班裡說:“我年紀也大了,能做的隻有這麼多。你們不是有組長嗎?那就組長多費點心,教彆人的時候,你們自己也能學到很多。這也是一次鍛煉的機會,你們要好好珍惜。”
領導給生物老師下命令,生物老師就給他們劃分數線:組員二模生物成績至少在55分,組長的成績至少要優秀。
言外之意就是,他依舊按照他的節奏走,至於提分的事,就交給他們自己了。
夏青青頓時覺得一個頭兩個大,她自己都顧不來,更何況去教彆人。而且時間緊任務重,就算她有心教,其他人也未必會想學。物化生相加一共300分,物理110,化學100,生物90,語數英各150。從分值上看,生物本就處於邊緣位置。
隨緣吧,自己都未必能考優秀,夏青青是這麼想的,如果有人來問她,她就教,如果沒有,那她就做自己的。大家生物基本都能在50左右,隻需要努努力及格就好。
縱觀全局,夏青青這次剛好過二本線十分,算是在本科線邊緣。如果是這個分數,最後能報的學校基本都是民辦本科。趙莉梅和夏聯不會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