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淮陰韓信_陛下實在太強硬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二十章 淮陰韓信(1 / 2)

泗水郡淮陰縣……

自夏分天下九州之地,以淮河為界,淮陰分屬徐,揚二州之域。

商周以來為東夷所竊據,春秋吳逐東夷,收複淮陰之地。

吳越相爭,越得吳地,楚越之戰,越為楚威王所滅,自此淮陰流域終歸楚。

後大秦東出,橫掃六合,劃天下四十八郡,淮陰歸屬泗水郡。

淮陰載冊之戶二萬戶,人丁十三萬,長居淮陰縣城七千戶。

依淮河之水利,淮陰糧產,商貿一直名列泗水之冠。

大秦帝國新政推行,淮陰楚國舊貴昭氏因拒朝廷法令,而被滅族。

轟動整個泗水郡,一時間楚國舊貴人人自危,紛紛上交自家田產。

原本淮陰眾多農戶並無自家田產,隻是為那些貴族種田,一年到頭也隻是勉強糊口度日。

自從田地分到手之後,這些窮苦百姓仇視抗拒朝廷的心,也漸漸淡化,紛紛轉而擁戴帝國。

士農工商,稅賦十去七八,他們全都是最終的受益者,無不歡呼轉而投向帝國的懷抱,成為帝國最忠誠的擁護者。

從前有很多人散播秦人如何殘暴,秦庭如何凶狠,肆虐天下百姓。

可如今這些謠言不攻自破,那些散播謠言之人,幾乎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在風雲波詭的戰國時代,底層民眾本就無太多家國情懷。

許多地方今日是楚人,明日就可能是秦人,韓人,齊人。

更有不少人為了繁衍生息,移民逃亡強國,更是如走馬觀燈,屢見不鮮。

國籍在變,唯一不變的是那日複一日,越來越繁雜的稅賦與越來越困難的生活。

如今好不容易過上了好日子,眼見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他們自然分得清孰好孰壞。

對他們而言,誰真心為他們謀福,那誰便是他們的君王。

與權貴相比,他們一直都是受到壓迫的群體,而非受益者。

如今他們成了受益者,反倒是那些從前一直欺壓自己的權貴成了受害者。

他們怎能不開心?

淮陰根據人丁之數,依大秦新律,修建學堂共有百座,以供百姓子女讀書識字。

學分上中下三級,下為五至十歲幼兒啟蒙之學。中為十一至十五歲之少年奮發之學。上為十六歲至二十歲,青年圖強之學。

十五載寒窗苦讀,學成則入鹹陽太學深造,五載結業,擇優入仕,為國儘忠,為陛下效力,為天下眾生謀福祉。

以吏為師,世族壟斷書籍的時代,自此一去不複返。

隨著大量書籍批量印刷而出,世族賴以生存的知識力量,徹底被粉碎。

陛下召集諸子百家齊聚鹹陽,共同為學院製定了所學之本。

短短幾個月,很多帝國幼兒幾乎能會一兩首學院所教導的兒歌。

其中最炙人口快的便是《我們是帝國棟梁的接班人》,其中《我的帝國》更是讓天下百姓紛紛傳唱。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這是美麗的帝國,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

姑娘好象花兒一樣,小夥兒心胸多寬廣。

為了開辟新天地,喚醒了沉睡的高山,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

這是英雄的帝國,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處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條條大路都寬敞。

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戈矛。

這是強大的帝國,是我生長的地方。


最新小说: 神靈的存在方式 重生七零,從棺材裡爬出整頓家風 歸墟記 逃不掉!司爺你老婆又跑了 雨天和媳婦磚窯躲雨,被拉去打靶 讓你禦獸,你去禦女帝? 小賣部通末世:開局泡麵換黃金 數據織網者:文明暗碼 讓你辟邪,沒讓你在恐怖遊戲開車 秘境十年,下山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