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5年3月30日中國貿易代表團訪日,西園寺公一來通知俊仁,中國方麵還要買貨,俊仁掏出賬本上次中國方麵買了青黴素50萬支,鏈黴素30萬支,對氨基水楊酸鈉10萬支,異煙肼5萬瓶,維生素ab10萬瓶,這次要買多少?
西園寺公一說:“中國方麵,這次除了買藥品,還要買化肥。”
在1950年代,中國確實麵臨糧食增產壓力,而日本化肥工業領先尤其是1950年代東洋高壓尿素法的突破)。
1955年中國化肥年需求約200萬噸,但產能僅10萬噸。日本當年化肥出口量約50萬噸,其中對華貿易受巴統限製。
廖承誌的加急電報:
【藥品部分】
青黴素追加30萬支戰備庫存見底)
鏈黴素追加20萬支鼠疫防控壓力劇增)
異煙肼翻倍要10萬瓶結核病院告急)
【新增項】
硫酸銨化肥5萬噸華北春耕等肥如渴)
俊仁的算盤速響:
“青黴素利潤300……
化肥利潤500!
這波能換江西稀土礦十年開采權!”
俊仁說:“化肥,我幫你去找三井定,還是他們自己去跟三井談?”
俊仁心想:“下次可以推薦給三井淤泥變化肥的技術。”
西園寺公一說:“我去問問中國同誌,如果他們需要殿下您幫忙再請您出麵!”
俊仁說:“好的!”
不過比起中國貿易代表團軍人對另一個人更感興趣,新上任的國鐵總裁十河信二。因為這老頭宣稱要搞一個時速超過200公裡的新乾線列車,50年代人類的列車時速還停留在三四十公裡,曆史上最快的列車也是偽滿洲國時期的亞細亞號,200公裡如果按傳統的內燃機的話,那等於燃料,還有車頭的燃氣是要擴大四五倍,那就相當於車頭要加重擴大4倍,太大的車頭反而會拖慢速度。他在1935年雍仁親王去偽滿洲國訪問的時候也曾做過亞細亞號。他更在1938年第4師團駐在長春期間見過十河信二,印象中這老頭不像是瘋的,而且他更知道這老頭提出的200公裡每小時的列車是可能的,他們雅各賓就有比200公裡每小時還高速的列車,但是使用的是激光推進,但是激關推進在1954年的地球簡直就是天方夜譚,而且要建設那樣的高速列車,就必須對傳統鐵路進行改造,因為那樣的高速列車是不能鋪石子的,一旦鋪石子列車行駛時濺起來的石子會損傷軌道,而且會傷人。
十河信二力主建設新乾線的計劃,受到來自各方人士的反對和嘲諷,許多學者認為鐵路建設是“夕陽產業”,已不能適應未來以汽車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時代。更有一些激進的知識分子,如東京大學的今野源八郎,著名作家阿川弘之等人,乾脆把新乾線計劃比作“戰艦大和號第二”,認為新乾線與二戰時耗費巨資造成但未來得及放一炮一彈便被美軍魚雷炸沉的“大和”號戰列艦一樣,勞民傷財,得不償失,毫無價值。雍仁也和外麵的眾多人士一樣認為那個什麼新乾線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他還勸俊仁,“那老頭估計老年癡呆了,你可千萬彆像我當年迷信北一輝的理論一樣被這老頭的忽悠給騙了!”
雍仁親王的態度轉變很有意思。從1938年見證亞細亞號的技術潛力,到1950年代認為新乾線不切實際,反映出戰後日本經濟困境下保守心態的蔓延。
1950年代鐵路現實:
指標日本國鐵現狀十河目標差距h東海道線)200kh↑344
軌道技術有砟軌道碎石基)無砟軌道需徹底革命
動力係統蒸汽柴油機車未知幻想?)黑科技需求
學界嘲諷暴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