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課講的是古代史。正好講到宋朝,老師便提到著名的燭影斧聲的故事。他還講了不少鮮為人知的細節,也提到了事件發生的根源。最後還提出了問題,讓同學們討論。
他問,“兄弟相爭反目或有相殘,曆史上屢見不鮮,但就這件事來說,同學們以為誰該為這件事負責?大家主修文學,這是曆史疑案,但俗話雲:文史不分家,有言不得不言,那就言。暢所欲言,直抒胸臆,不亦快哉?”
於是班內開始喧嘩起來。其實來上課的人目的相當明確,那就是考研,所以課程講解也按考綱考點安排,大部分學生一般也是按部就班,默然聽課,很少有這樣吵鬨的時候。不過,畢竟大部分都是年輕人,他們性情跳脫,隻需要一個導火索便如火藥般引燃開來。
有人說,自然是宋太祖趙匡胤負全責。他一手導演,一手促進,最後事態超越了他的掌控,這是必然的結果。不是策劃出了問題,就是執行的環節出了問題,反正都是他的問題。持相同觀點的人還有人補充說,應該是執行時出了問題。趙匡胤寵弟過份,又自毀長城,這個責任他不擔誰擔?
也有人說,二人的媽,也就是杜太後才應該負主要責任。趙大比弟弟大了12歲。老太太總是偏向幼子的。就如西漢文帝的皇後景帝的母後竇太後,就曾經要景帝讓其弟繼承帝位。女人這樣做,其實也是保證自己身份不升級。女人的權力欲一旦激發起來也不輸男人,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她會千方百計保持自己的位置。假如兒子的兒子繼位,他就有自己的母親,也就是自己的兒媳。兒媳做了太後,她就成了太皇太後。隔代就有隔閡,操作起起來總有些掣肘。也許趙匡胤在母親在不得已時不願違逆母親,答應與弟共有天下。但答應歸答應,但到了立太子的關鍵時刻,他也許不願應諾了。在他看,天下已經安定,他的弟弟也享儘他賦予的特權和榮華,完成了他的使命,是時候將一切交出來了。趙光義自然不願。權力是會上癮的。也許他一開始並沒太大的野心,也明白兄終弟及對國家來說並非幸事,也鮮有成功的案例,但是他還是要嘗試順利交割。他譴責兄長不遵母訓,不守孝道。於是有了爭吵,於是有了道不明的懸案。一死一生,權力的交接就這樣完成了。是兩人的媽縱容了次子的野心,她不該負責嗎?
有人持不同意見,說趙光義才應該負主要責任。兄長登上了權力的頂峰,作為兄弟,他該避嫌才是。如果說皇家是高危的家族,皇帝是高危的職業,那麼,皇帝的繼承人,太子,太孫,亦或太弟,都是眾矢之的。按照傳統來說,太子是正統的,其他的一般在非常情況下才會發生。他的兄長雖然給了他太弟應有的一切,卻一直沒有給他正式官方的身份認可,當然兄長的兒子他的侄子也沒有。兄長的兒子他的侄子已長大成人,他感到了威脅,所以他要先發製人,於是就搞了個較溫柔的政變。不管怎樣,出事前夜,他與皇帝兄長飲酒共宿,次日淩晨兄長就去世,權力更替之際,他也第一時間來到現場,控製了局麵。後來,他又對自己的親弟弟趙廷美,親侄子趙德昭、趙德芳下手,親自送他們走向絕路。他對自己的嫂子也不仁不義。他讓她活著不以立錐之地,死後不以皇後尊榮,不服喪,不辦喪,不許與先皇合葬,不許牌位入神廟。你說他怕弟弟侄子覬覦皇位迫害倒罷了,對自己的嫂子也如此忌悼,可見就是心中有鬼……
教室內吵嚷一片,老師好不容易控製住局麵,忽然看見一位女生一直安靜坐著看書,似乎未受乾擾。他好奇地問她,“這位同學,你是怎麼看的?你不發言,是對話題不感興趣麼?”
他其實很早就注意了她。她捂得太嚴實了。天氣漸暖,教室裡是個較封閉的環境,又有許多人同在爭氧,她不悶嗎?他原來忍不住問過她一次,她回答說怕過敏。可現在已是初夏,過敏源已不多了。她安之若素,打扮依舊,絲毫未露真容。
“老師,您是在問我麼?”女生微微抬頭,見老師在對他點頭,便慢慢解釋著,“我不是覺得話題無聊,自己不感興趣。我隻是覺得爭論無益。因為一件事的發生,一般不是單一的因素,而是複雜的因素綜合推進的。所以也不能單獨論一個人的責任。就算一起交通事故,也有全責或責任份額的劃分。就這件事來說,我感覺宋太祖趙匡胤應該負至少一半的責任。
“他年少曾學儒學,習五經,也習騎射。他個人更傾向於習騎射,但他也深知文武兼修乃立身之本。他性強好賭,嫉惡任俠,儘惹麻煩。後漢初年,他離家出走,尋求機遇建功業。曾經南下未果又輾轉三秦至西北地帶,回洛陽時投奔郭威,至此開啟了他的傳奇之路。到了顯德七年,也就是960年,他已經是戰功赫赫,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此時郭威養子柴榮之子柴宗訓在位,年八歲。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登臨帝位,下詔封柴宗訓為鄭王,以宋為國號,仍都開封。當時,他年33歲,他的兄弟趙光義年21歲,在兵變過程中趙光義和趙匡胤的親信有擁戴之功。第二年,趙匡胤5趙普商議,擺宴,以溫和的手段解了小夥伴的兵權,讓他們壯年回家養老。雖然對此事後世存疑,但他解除石守信等人的兵權是事實。當然,石守信等人能乖乖聽從安排而未反抗,也跟宋太祖做足了功課還有傑出的善後相關。
“對於自己的弟弟,太祖應該狠不下心腸,讓他從此退出曆史的舞台,他還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在太祖出外征戰的日子,他安安穩穩守住了老家。在親子尚幼的情況下,太祖似乎對這個弟弟的確以繼承人來看待的。讓他領開封府尹,還封了晉王。周世宗柴榮即位前也曾領此職,一切似乎不言自明。
喜歡華山畿之雪傾請大家收藏:()華山畿之雪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