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星科技的頂層辦公室,命令已經下達。
法務主管劉主管和技術員小張走出辦公室時,感覺背後都濕透了。
他們帶走的不是一份工作任務,而是一份戰書。
信息安全部內,服務器的嗡鳴聲恒定而冰冷。
小張坐在自己的工位上,深吸了一口氣,感覺心臟在胸腔裡擂鼓。
他即將點燃一根導火索,另一頭捆著數千億的資本。
但一想到林董差點出事,他就沒有絲毫猶豫,手指在鍵盤上化作殘影。
一套複雜的程序開始運行,將林墨發來的那篇論文的所有元數據剝離、粉碎,再通過遍布三大洲的代理服務器層層偽裝。
為了更好的打贏這場仗,他把論文拆成了三份。
第一份,也是最核心的,關於硫化物固態電解質晶界失效的結論部分,被他用一個隨機生成的ID,發布在了一個以嚴謹著稱的德國物理學小眾論壇上。
帖子的標題很簡單:《關於硫化物電解質的一個令人不安的想法》。
與此同時,劉主管的電話幾乎要被打爆。
他動用了遠星科技所有能動用的法務資源,像一頭嗅到血腥味的鯊魚,精準地撲向王德發殘存的商業帝國。
“彆跟我說手續複雜,找到漏洞,我要那家代持公司在天亮前就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那個海外信托?查它的資金來源,我要銀行凍結它!”
他的聲音裡沒有半點溫度,隻是在執行一道冰冷的指令——抹除。
德國的物理學論壇上,那個帖子靜靜地躺了二十分鐘。
無人問津。
突然,一個認證為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的用戶在下麵回複了一句。
“這個模擬數據……從理論上是成立的。如果這是真的……”
一石激起千層浪。
這句話像是一顆火星,瞬間點燃了整個論壇。
帖子被迅速截圖,轉發到了華爾街一個交易員的私密社群裡。
第一絲震感,出現在法蘭克福的盤前交易市場。
歐洲固態電池研發的龍頭企業,“伏特固能”公司的股票期貨,毫無征兆地下跌了百分之二。
然後是百分之五。
薑憶的辦公室裡,巨大的屏幕上,那條代表伏特固能股價的綠線,開始向下傾斜。
她端起已經涼透的咖啡,喝了一口。
內線電話響起,是小張。
“薑總,魚上鉤了。恐慌情緒正在發酵。”
“很好。”薑憶放下咖啡杯,“放出第二部分實驗數據,讓水軍開始發力。另外,給彭博社在港城的科技記者透個風。”
第二部分論文被放出。
如果說第一部分隻是理論推演,那麼第二部分就是無可辯駁的鐵證。
詳實的實驗數據、清晰的對比圖表、刺眼的電子顯微鏡照片。
恐慌被徹底引爆。
伏特固能的股價期貨再度跳水,跌幅超過百分之二十。
災難開始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