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餘華的“修正”下,手下一群人老實了不少。
至少一個二個表麵上看起來不那麼狂了。
這不是餘華突然轉性,而是商徽方麵要人,不論男女,不論老少!
末世之初,陸東戰區整合之後在商徽創建了安置營。
當時相鄰的四個省份但凡有條件的,都在朝著商徽彙聚。
這四個省的總人口根據上一年度的統計是兩億四千萬,但彆忘了,這邊是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從內陸過來打工的人並不少!
真實的人口,恐怕至少是三億起步。
但彙聚商徽的,人數卻不過百萬!
冰冷的統計數字像一記重錘,存活率竟然隻有百分之0.3!
就算在災難爆發時便已死亡或被恐怖病毒感染屍變,化作了遊蕩在荒野與廢墟中的行屍走肉!
就算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或者有那個條件前往商徽!
但百分之0.3這個數據也太過於慘絕人寰了!
至少餘華在野外逛了那麼久,一路看過來的景象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是破敗。
曾經繁華的鄉鎮縣城,如今隻剩下死寂,被瘋狂滋長的變異植物和凶殘的變異動物占據,成了人類幸存者的禁區。
商徽城的人氣,似乎成了這個世界僅存的、能被稱為“文明”的火種。
然而,這火種微弱得令人心焦。
人太少了,少到一切都變得無比艱難。
餘華是在商徽兜過一圈的,所以他很能感同身受。
搶救性支楞起來的工廠和裡麵的車間其實大部分都處於空白階段,生產停滯得厲害。
不是因為缺乏原料的停滯,而是技術和操作人員的不足。
自動化程度不高的產業更是雪上加霜,需要大量人力照料。
再就是防禦缺口,商徽城那延綿的壁壘需要士兵、需要後勤。
每一次有規模的變異生物群衝擊,都意味著防線的動搖和數量不菲的彈藥消耗。
還有技術斷層,災難帶走的不僅是生命,更是寶貴的知識和經驗,幸存的人對著複雜的設備圖紙歎息,因為能理解並修複它們的人可能已經不在了。
學術人才稀少,勞動力匱乏,大部分幸存者或多或少都有心理問題,不聽話的要教育,不懂事的要培訓,這些都是時間。
重建基礎設施,修複能源網絡,任何一項計劃,在“需要多少人”這個現實問題麵前都顯得蒼白無力。
加上領導層在一堆問題裡麵挑了防禦工事問題作為首要任務,所以商徽的宏大的基建藍圖背後,是難掩的破敗和衰頹氣息。
也幸好食用變異生物後身體會獲得強化,一個強化者能抵以前十個普通人的作用,高級點的更誇張。
否則,人類幸存者的局麵實在是難以想象。
“男女比例差距巨大,女性極度缺少....”
“人口的凋敝,如一把鈍刀,緩慢切割著文明傳承的筋脈....”
“根據目前的發展態勢,若無根本性人口逆轉,兩代人後將徹底歸於死寂....”
這是沙愛民和餘華通話時的歎息。
以至於餘華看到這漢武城的摩天大樓時,如看一塊又一塊的巨大墓碑。
..................
這漢武城,其實並不屬於東大戰區管轄。
但這裡的幸存者規模目前來看僅次於商徽!
百萬那不敢說,可二三十萬那是絕對有的!
且這二三十萬人,都是沒有依托軍隊存活下來的,生存能力和動手能力都非常強!
這是一股能給商徽注射活性的巨大力量!
商徽一直在關注著這裡,隻不過之前騰不出手。
所以,餘華來這裡也不僅僅是單純的找簡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