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懷濟_諸天大醫:從大明太醫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二十章·懷濟(1 / 2)

蒼山沐雨,簷角懸著的太極銅鈴在風裡叮咚作響,十六枚卦符隨著竹簾間透進的風息,時起時落。

一豆孤燈明滅,王太醫身披鶴氅,他雙目輕闔,渾然一副超然物外的模樣。

在他的對麵,藥童藥女也席地而坐,正一板一眼學著師尊的樣子參禪打坐。

堂內桌上擺滿了醫書,其中還夾著半卷《清靜經》,紙頁被穿堂風掀起時,露出“夫道者,有清有濁”的字跡。

竹簾外鬆濤如怒,恰似王太醫此刻心境——麵如平湖,暗流洶湧。

王景仁,字介庵,江南紹興人,時年七十二歲。

王太醫出身江南杏林世家“青囊王氏”,祖上可追溯至北宋太醫局提舉王惟德。

家族世居紹興鏡湖之畔,以懸壺濟世聞名三吳。

王景仁自幼聰慧,三歲明辨百草,六歲施針點灸,十歲通讀曆代醫著,弱冠時便已名動錢塘。

元廷曾許以高官厚祿,邀他入朝為官,卻被他三請三拒。

“寧為布衣郎,不作外邦臣。”

元至正十六年,李善長以“醫天下頑疥”說服王景仁,將他引薦給朱元璋。

後來在鄱陽湖大戰中,王景仁憑借高超醫術,挽救千餘將士性命,獲朱元璋親賜“杏林聖手”牌匾。

大明開國之後,洪武三年擢升六品太醫院院判,主持編修《禦製大明藥典》;洪武八年,兼領四品禮部祠祭司郎中,執掌太醫院與天地壇醫藥祭祀……

回顧自己的前半生,王太醫自認履曆輝煌,可如今,他的輝煌正被一人蒙上陰霾。

那個人,就是吳桐。

這個橫空出現的年輕道士,憑著一身神鬼莫測的能耐,半月之內從死囚搖身一變,成了執掌全軍防疫的大員。

二人相隔四十餘載歲月,年逾古稀的王景仁常歎自己垂垂老矣,而反觀吳桐,年不滿三十歲,醫術不僅不輸自己,反而竟大有淩駕之勢。

年富力強,醫術精湛,膽大心細,且不受控製……

王景仁不覺眼皮跳動,他平靜了七十年的內心第一次感到如此不安。

這時,藥童身子不自在地扭了扭,發出的動靜打斷了王太醫的思緒。

“為醫者,需養德修心。”王太醫似有不悅:“坐沒坐相,成何體統?”

“師尊冤枉。”藥童揉了揉屁股,委屈地說:“好男兒就該入仕為官,做師尊這樣的大人物!參禪打坐,算得什麼本事……”

“你呀。”王太醫歎道:“想做大官,先做學問,好高騖遠,怎成大事!”

藥童癟了癟嘴,王太醫轉而問道:“你隨軍而出,近來可有給家中寄過書信?”

“沒有。”藥童倒是回答的乾淨利落:“我爹在潁川家中廣有田產,他老人家享福還來不及,我也不必問候吧……”

“荒唐。”王太醫用手中戥秤杆敲了敲藥童的頭:“你是真不知你娘有多想你!”

王太醫轉而問向藥女:“你呢?”

“回稟師尊,寫了。”在藥童鄙夷的目光中,藥女頷首說道:“此前驛路暢通時,我每三日一寄書信。”

“父親雖遠在萬裡,卻仍在信中告誡小女:說應多學本事傍身,縱使去做個雲遊郎中,也可名傳江湖。”

“嗯~”王太醫撫髯而笑:“好極。”

突然。

就在這時。

山風陡轉,簷角的太極銅鈴發出急響,十六枚卦符齊齊轉向“未濟”凶卦。

堂外隨即傳來戰馬嘶鳴,隻聽雨中似有重物轟然跌倒。

王景仁手指驟然收緊,他敏銳地捕捉到——東南風裹挾著腐臭味衝進堂來,這不是普通瘟疫的惡臭,而是皮肉壞死特有的甜腥味!

老者迅速站起身,舉步走向堂外的大雨。

藥童藥女麵麵相覷,二人全然不知發生了什麼,隻得趕忙跟了上去。

一朵紙傘走進雨中,王太醫看到,堂外藍朔樓正用力揮鞭抽打著倒地的戰馬,那匹棗紅馬因為踩到了濕滑的石板,正摔躺在地,倒在王太醫的堂前。

當看到王太醫的時候,藍朔樓的眼神中也劃過一絲訝異。


最新小说: 總華探長死了,我是港警一哥! 新婚立規矩?砸婚房改嫁年代大佬 錦鯉小仙女的人間日常 離婚OK啦,但公公婆婆必須歸我 妃惑宮城之鳳華絕代 我去明末救義士 蕭劍平生意 詭異時代,我為界使! 十九世紀換嫁情緣 武功儘失,隻能去當魔法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