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碾過西郊略顯空曠的公路,將機場殘留的離彆氣息徹底拋在身後。‘羲和’聚變示範工程實驗中心,如同蟄伏於大地之上的鋼鐵巨獸,再次占據了視野的全部。
陳羽墨將車停入車位,推開車門。凜冽的寒風瞬間灌入領口,帶著金屬和冷卻劑特有的冰冷氣息,瞬間將他身上最後一絲屬於塵世溫情的柔軟剝離。他緊了緊外套,步履沉穩地穿過重重門禁,走向已然成為他第二戰場。
巨大的環形指揮大廳依舊燈火通明,巨大的屏幕上瀑布般流淌著各子係統的實時數據、三維結構模型和安裝進度圖。然而,與往日的緊張有序不同,此刻大廳裡的氣氛顯得有些凝重。工程師們圍在幾個分屏幕前低聲討論,眉頭緊鎖。楚老和周老站在主控台前,盯著屏幕上不斷刷新的應力分析數據,臉色沉得像外麵的鉛雲。
“羽墨!”楚老最先看到他,立刻招手,聲音裡帶著明顯的疲憊和一絲不易察覺的焦慮,“快過來!出狀況了!”
陳羽墨快步上前,目光銳利地掃過主屏幕。上麵正顯示著示範堆主體環形真空室——“龍骨”結構——關鍵連接區域的三維模型。幾處用刺目紅色高亮標注的區域,正閃爍著代表應力嚴重超限的警告信號。旁邊一串串複雜的數據流如同瀑布般傾瀉,揭示著問題的嚴峻性。
“是真空室主支撐環的變形協調問題。”周老指著屏幕上放大的一個複雜節點結構示意圖,聲音沙啞,帶著熬夜後的乾澀,“理論上,我們設計的分布式液壓支撐和柔性緩衝墊片係統應該能吸收不同熱膨脹和電磁形變帶來的差異位移…”
“但現在看來,在模擬實際運行工況的預加載測試中,效果遠低於預期。”楚老沉重地接過話頭,手指敲擊著屏幕上一條代表位移偏差的紅色曲線,在安全閾值上方劇烈波動,“幾個關鍵耦合點的應力集中已經遠遠超出了材料的疲勞極限!尤其是這個s7節點,”他放大了一個區域,“應力峰值達到了設計值的1.8倍!長期運行,這裡必然成為整個‘龍骨’最脆弱的裂痕起點!”
“這意味著什麼?”周老的聲音帶著一種沉重的無力感,“意味著我們費儘心力打造的‘太陽之心’,可能還沒等到真正點亮,就會被它自身產生的巨大力量從內部撕裂!整個示範堆的工期和安全性,都懸在這裡了!”
指揮大廳裡的空氣仿佛凝固了,隻有設備運行的嗡鳴和屏幕數據刷新的輕微聲響。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主控台前那個年輕的身影上。
陳羽墨的眉頭也深深蹙起。他凝視著屏幕上那片刺目的深紅,意識深處,龐大的信息流無聲湧動。
【核心問題:多重複雜載荷動態耦合下,現有分布式柔性緩衝係統無法有效協調異質結構間的非同步變形,導致局部應力劇增。】
【優化路徑:引入‘自適應動態配載’概念。需設計具備實時感知結構微變形、動態調整局部支撐剛度的智能緩衝單元,並重構關鍵節點的力流傳遞路徑…方案推演中…】
燭龍的分析精準地切入了問題的核心——麵對聚變堆內那極端複雜、動態變化的力場環境,現有的“被動式”緩衝係統,已經跟不上結構“呼吸”的節奏了!
“楚老,周老,”陳羽墨的聲音打破了沉默,帶著一種穿透迷霧的冷靜,“問題不在柔性緩衝本身,而在於它是‘被動’的。麵對聚變堆內瞬息萬變的複雜載荷,它無法‘感知’,更無法‘主動’調整去適應不同結構部件在同一時間點產生的不同變形量。”
他拿起主控台上的電子筆,在交互屏幕上快速勾勒起來。原本複雜的s7節點結構示意圖被簡化,他用清晰的線條標注出幾個關鍵的力流傳遞路徑和現有的緩衝墊片位置。“看這裡,我們原來的設計思路,是均勻地吸收所有方向的位移差。但現實是,在動態耦合載荷下,不同部件在不同時間點的變形方向和幅度差異巨大且不可預測,導致局部緩衝單元瞬間過載,甚至成為新的應力集中點。”
他的筆尖在幾個關鍵位置點下,畫出了幾個小小的、帶有傳感器標識的模塊。“解決方案的核心,是變‘被動’為‘主動’。”他的語氣斬釘截鐵,“我們需要在關鍵的支撐耦合點,嵌入微型化的高精度應變和位移傳感器陣列,實時監測毫秒級的微變形數據。”筆尖移動,在這些傳感器模塊旁邊,又勾勒出幾個結構精巧、帶有液壓或壓電驅動標識的“智能緩衝單元”。
“這些智能單元,不再是簡單的橡膠或金屬墊片,而是集成了感知、計算和微執行機構於一體的‘主動關節’。”筆尖在屏幕上快速描繪著概念圖,“它們能根據傳感器實時傳回的數據,通過內置的微型處理器進行快速運算,判斷當前耦合點的應力狀態和位移偏差趨勢,然後瞬間驅動內部的微作動器——可能是微小的液壓活塞,也可能是壓電陶瓷——對自身的局部剛度進行毫秒級的動態調整!硬的變軟一點,吸收衝擊;軟的變硬一點,提供支撐!就像給這巨大的‘龍骨’裝上了無數個能自動調節鬆緊的‘智能螺栓’,實時、動態地引導和均衡這些狂暴的內應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最後在幾個主要的力流路徑上畫出了優化的引導線,避開了原本應力集中的深紅區域。“同時,配合對節點本身結構進行微調,優化力的傳遞路徑。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自適應動態配載’,讓整個支撐環像活的筋骨一樣,在巨大的力量撕扯下,也能保持韌性與協調!”
隨著他清晰而富有邏輯的闡述,以及屏幕上那直觀的概念圖,楚老和周老緊鎖的眉頭漸漸鬆開,眼中疲憊被一種越來越亮的、近乎狂喜的光芒取代!困擾多日、如同死結般的難題,在這位年輕院士的剖析下,竟然展現出一條清晰、可行、甚至帶著革命性的解決路徑!
“感知…計算…執行…動態調整…”楚老喃喃自語,猛地一拍控製台,“妙!太妙了!把柔性緩衝從‘死’的變成‘活’的!羽墨,你這思路簡直是點石成金!”他激動得聲音都有些發顫。
周老也長長舒了一口氣,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臉上露出了連日來第一個真正的笑容:“自適應動態配載…智能緩衝關節…好!這才是解決複雜耦合變形的根本之道!老楚,立刻召集結構力學組、傳感器組和精密機械組的負責人!不,所有相關領域的骨乾,馬上到一號會議室!我們要以最快的速度,把這個‘智能關節’的方案落地!”
整個指揮大廳如同被注入了強心針,瞬間活了過來!壓抑的氣氛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高效運轉的指令聲、急促的腳步聲和充滿乾勁的討論聲。工程師們迅速行動起來,奔向各自的崗位。
陳羽墨被楚老和周老簇擁著走向會議室,步履依舊沉穩。
會議室裡燈火通明,巨大的白板上很快被陳羽墨勾勒出的概念圖、傳感器布局、微執行器原理草圖填滿。他站在白板前,條理清晰地向彙聚而來的各領域專家闡述著“自適應動態配載”係統的核心理念和關鍵實現路徑。
時間在高度專注的研討和碰撞中飛速流逝。窗外的天色由白晝轉為黃昏,再沉入夜色。會議室的燈光成為這片鋼鐵森林中一處不眠的燈塔。
當初步的技術路線圖和分工方案終於敲定,散會時已是深夜。陳羽墨揉了揉有些發脹的太陽穴,拒絕了楚老安排車送他回去的提議。“我開車了,楚老、周老,你們也早點休息。”
走出燈火通明、依舊人聲鼎沸的工程中心大樓,冬夜的寒風裹挾著霜氣撲麵而來,刺骨的冷意讓他精神微微一振。他坐進車裡,沒有立刻發動,而是靠在椅背上,閉目片刻。
他拿出手機,屏幕亮起,指尖劃過屏幕,點開置頂的聊天框。最後一條消息停留在幾個小時前,她發來的一張照片:魔都戲劇學院圖書館燈火通明的閱覽室,她的課本攤開在桌上,旁邊放著一杯奶茶,
配文:【乖乖啃書中!墨墨彆太拚,記得想我!(??????)??】
照片裡,她對著鏡頭比了個小小的v字,笑容清澈,眼神專注,帶著學生特有的、為學業努力的認真勁兒。那鮮活的氣息,透過冰冷的屏幕,瞬間驅散了實驗室裡所有的金屬冷硬和工程重壓。
陳羽墨深邃的眼眸裡,冰封的專注悄然融化,漾開一絲幾乎看不見的、卻無比真實的溫柔暖意。他指尖在屏幕上輕點:
【嗯,知道了。乖乖加油。】
發送。
放下手機,他深吸一口冬夜清冽的空氣,發動了車子。車燈劃破黑暗,駛向城市的方向,也駛向那個亮著一盞燈、有一隻叫康康的大貓在等待的家。羲和工程那龐大“龍骨”的難題有了方向,而支撐他走下去的,是另一份同樣重要的、名為“人間”的錨點。
喜歡重生後,帶領華夏走向星辰大海請大家收藏:()重生後,帶領華夏走向星辰大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