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廬州,仿佛被投入了一隻巨大的熔爐。毒辣的日頭懸在毫無雲翳的天穹,肆無忌憚地傾瀉著光與熱,連聒噪的蟬鳴都被這持續的高溫熬煮得有氣無力。
然而,在西郊那片被嚴密警戒線層層拱衛的土地深處,在“羲和”可控核聚變示範工程那龐大如同鋼鐵山脈的環形建築內部,卻是另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這裡感受不到絲毫伏天的酷熱,隻有一種深入骨髓的、帶著金屬與絕緣材料特有氣味的恒溫恒濕的冰冷。
巨大的空間裡,充盈著設備運行的低沉嗡鳴,如同沉睡巨獸的呼吸,與精密儀器運行時發出的高頻電流“滋滋”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令人神經高度緊繃的背景音浪。
陳羽墨站在中央控製大廳那麵占據整堵牆的巨大環形屏幕前。
屏幕上不再是瀑布般傾瀉的單一數據流,而是被分割成數十個大小不一的窗口,每一個窗口都在瘋狂刷新著代表不同係統狀態的參數和曲線——超導磁體線圈的電流與液氦溫度、第一壁冷卻回路的壓力與流量、偏濾器靶板的溫度分布、燃料注入係統的精度校準、能量提取係統的功率模擬…還有最核心的,那代表未來“太陽之心”的環形真空室內部,各種傳感器傳回的、關於真空度、磁場位形、雜質濃度的實時監控。
他身上的深藍色工裝已被汗水浸透後背,緊緊貼在皮膚上,帶來一絲黏膩的不適感,額前的碎發也被汗水濡濕,貼在棱角分明的額角。但那雙深邃的眼眸,卻如同淬火的寒星,銳利、專注、一瞬不瞬地掃視著屏幕上每一個跳動的數字、每一條變化的曲線。他的指尖無意識地在冰冷的金屬控製台邊緣敲擊著,發出極其細微、富有節奏的“嗒嗒”聲,仿佛在同步計算著整個係統的脈搏。
半年。
如同被按下了加速鍵。
從初四那天,第一塊巨大的超導磁體環段被精密的天車吊裝就位開始,這座承載著人類終極能源夢想的鋼鐵巨獸,便在這片冰冷的地下空間裡,以令人瞠目的速度“生長”起來。
陳羽墨如同紮了根的磐石,幾乎寸步不離地釘在這指揮中樞。他協調著數以千計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如同指揮一場龐大無比的精密戰役,解決著安裝過程中層出不窮的接口衝突、精度偏差、管線乾涉…他親自審核每一份核心係統的調試報告,在無數個深夜與黎明,帶領團隊反複推演、優化著那套複雜到令人頭皮發麻的點火啟動程序。
汗水無數次浸透工裝,又被中央空調的冷風吹乾,留下淡淡的鹽漬。眼底的紅血絲如同蔓延的蛛網,從未真正消退。睡眠被壓縮到極致,往往是靠在椅背上短暫地閉目養神十幾分鐘,便被新的數據警報或係統提示喚醒。
高強度的工作和巨大的精神壓力,讓他清瘦了些許,但整個人的氣勢卻如同被反複鍛打的精鋼,愈發沉凝內斂,帶著一種即將出鞘的鋒芒。
意識深處,燭龍冰冷而精確的信息流從未停歇:
【指令:實時監控超導磁體d7環段液氦循環泵軸承振動頻譜。】
【指令:對比分析第一壁冷卻回路當前熱工參數與點火啟動預案模型偏差。】
【指令:調用“熾翎”材料數據庫,複核偏濾器主動冷卻單元熱應力承載裕度。】
【指令:執行等離子體約束磁場位形優化算法迭代第37次),目標:提升初始約束穩定性0.5…推演中…】
燭龍的存在,是他手中最鋒利的尺和最冷靜的腦。它將龐雜的數據轉化為直觀的決策建議,將海量的計算力用於優化每一個微小的環節。
但最終,那些需要直覺、經驗和決斷力的關鍵抉擇,那些需要與現場工程師、與楚老周老激烈討論甚至拍桌子定下的方案,依然需要陳羽墨去承擔。他像一根堅韌無比的神經束,連接著跨越維度的知識寶庫與冰冷現實的工程實踐。
“陳總!”一名負責能量提取係統的工程師快步走來,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遞上一份剛剛打印出來、還帶著機器餘溫的報告,“與國家電網聯合進行的首次模擬並網衝擊測試報告!三次衝擊,電網側頻率波動最大超出安全閾值0.15hz!他們的總工…要求我們立刻優化緩衝濾波策略,否則…”
陳羽墨接過報告,目光如電般掃過關鍵數據。他沒有立刻回應工程師,而是直接拿起加密通訊器,撥通了國家電網調度中心最高級彆的專線。幾秒鐘後,一個沉穩中帶著凝重的聲音傳來:“陳總工,數據看到了?波動太大!你們那‘太陽’還沒點著,我們的電網可經不起這麼折騰!”
“李總工,”陳羽墨的聲音冷靜得沒有一絲波瀾,“報告收到。波動源已定位,是次級能量轉換回路的瞬態響應過衝。我已調整預案,增加一級動態無功補償和主動阻尼控製模塊。新的濾波參數和補償策略已同步發送至貴方終端。請立刻複核,一小時後,進行第四次衝擊測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顯然在快速瀏覽陳羽墨同步過去的數據和方案。“…好!方案可行!我立刻安排!”李總工的聲音明顯緩和下來,帶著一絲歎服,“陳總工,你這反應速度…我服了!一小時後見分曉!”
放下通訊器,陳羽墨立刻對身邊待命的工程師下令:“通知能量組,按‘羲和並網預案v4.7’執行參數更新!同步啟動備用濾波電容組預熱!一小時後,第四次衝擊測試,必須成功!”
“是!”工程師精神一振,立刻轉身飛奔而去。
這隻是龐大調試洪流中的一朵小小浪花。類似的挑戰,這半年裡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從超導磁體失超保護係統的毫秒級響應驗證,到燃料彈丸注入時機的納米級精度控製,再到此刻關乎未來能源輸出的並網穩定性…每一個環節都如同在刀尖上跳舞,容不得半分差錯。
時間在高度緊繃的調試中飛速流逝。窗外的烈日由東向西,再沉入地平線,指揮大廳內卻是不分晝夜的燈火通明。當第四次模擬並網衝擊測試的數據最終顯示電網頻率波動穩穩控製在安全閾值之內時,控製大廳裡響起了一片壓抑的歡呼!這標誌著“羲和”這頭巨獸未來輸出的能量,終於找到了馴服和融入人類能源網絡的安全通道!
深夜,陳羽墨獨自一人,穿過燈火通明卻安靜了許多的中央大廳,走向那座被層層防護門隔絕的核心區域——真空室總裝平台。
厚重的防輻射門無聲滑開。
眼前豁然開朗。
巨大的穹頂之下,是令人靈魂震顫的景象!
那龐大到難以用語言形容的環形裝置,如同鋼鐵鑄就的宇宙星環,在冰冷的工業燈光下,閃爍著冷峻而完美的金屬光澤。
超導磁體巨大的線圈如同巨龍的脊骨,緊密而精準地環繞著中央的真空室。無數粗壯的管道、密集的線纜、閃爍著指示燈的精密設備,如同巨獸的血管與神經網絡,盤根錯節卻又井然有序地連接著它的每一個“器官”。在最核心的位置,那由特殊合金打造的環形真空室,如同巨獸搏動的心臟,靜靜地等待著被點燃的時刻。
空氣裡彌漫著特種絕緣漆、冷卻劑和一種…嶄新的、帶著未來感的金屬氣息。一種無形的、磅礴的、蓄勢待發的力量感,充斥在這片巨大的空間裡,讓人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
陳羽墨站在高高的觀測平台上,俯瞰著腳下這凝聚了無數人心血、智慧與汗水的鋼鐵造物。半年的艱辛、疲憊、壓力,在這一刻仿佛都化作了無聲的潮汐,在胸中洶湧激蕩。這就是他們即將嘗試點燃的“人造太陽”!是人類駕馭星辰之力的終極夢想!
意識深處,燭龍的信息流平靜滑過,如同冰冷的溪流注入灼熱的熔岩:
【係統自檢完成度:99.8。】
【關鍵節點冗餘校驗通過率:100。】
【首次點火約束及能量增益目標模型推演完成。】
【基於當前係統狀態及環境參數,點火成功概率評估:95.7±1.2。】
95.7!
一個冰冷、精確、卻足以讓任何心臟狂跳的數字!
這是人類從未達到過的高度!是無數先驅者夢寐以求的臨界點!
陳羽墨的指尖無意識地蜷緊,深深吸了一口這混合著金屬與未來的冰冷空氣。他深邃的目光,如同最精準的探針,緩緩掃過真空室那光滑如鏡的內壁,掃過那些即將承受上億度高溫等離子體的第一壁模塊,掃過精密如鐘表般的燃料注入端口,最終落在那片象征著能量提取與希望的核心區域。
伏天的酷熱被徹底隔絕在外。這裡隻有冰冷的鋼鐵,精密的儀器,和一顆即將被點燃的、屬於人類未來的星辰之火。
臨界之燈,已悄然點亮。
喜歡重生後,帶領華夏走向星辰大海請大家收藏:()重生後,帶領華夏走向星辰大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