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淵基地深處,p4級生物實驗室裡,這裡沒有巨大的轟鳴,隻有精密儀器運行時發出的極低微的蜂鳴,以及培養箱內恒溫氣流循環的沙沙聲。
空氣裡彌漫著淡淡的消毒水味和細胞培養基特有的、微甜的、略帶腥氣的複雜氣息。
陳羽墨站在一個巨大的無菌操作台前,戴著特製的手套。操作台上方是透明的隔離罩,內部正進行著一項極其精密的操作——機械臂在微米級的操控下,將一份經過特殊標記的“曙光”抗癌靶向藥物分子樣本,精準地滴入一個培養皿中。
培養皿裡,並非普通的營養液,而是從一位晚期胰腺癌患者體內提取、經過體外擴增的惡性細胞組織。
巨大的屏幕上,實時顯示著高倍電子顯微鏡下的微觀景象。那些原本猙獰、無序、瘋狂增殖的癌細胞,在接觸到“曙光”分子的瞬間,如同被施了定身咒!細胞膜表麵特異的受體被精準識彆、結合。
緊接著,肉眼不可見的分子級“鎖鑰”結構啟動,致命的“彈頭”——經過燭龍信息庫優化設計的、能特異性切割癌細胞關鍵dna序列的酶複合體——被精準投送進入細胞核!
屏幕上,代表健康細胞的綠色光點穩定閃爍。而那些代表癌細胞的、密集躁動的紅色光點,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大片大片地熄滅、解體,如同被投入滾燙岩漿的冰雪!數據流在屏幕一側瀑布般刷新:細胞凋亡率87.2!對正常細胞的誤傷率低於0.3!
實驗室裡,負責這個項目的華科院生物醫藥工程中心主任李振華院士,以及幾位核心研究員,都屏住了呼吸,眼睛死死盯著屏幕,臉上是難以抑製的激動與狂喜!這效果,遠超他們之前最樂觀的預估!簡直是神跡!
然而,就在這令人振奮的時刻,一道冰冷、精準、唯有陳羽墨能感知的信息流,如同來自深空的寒流,驟然刺入他的意識核心:
【‘曙光’分子效能評估完成。】
【基於當前宿主文明生物科技水平限製,分子實際效能發揮:70.1。】
【主要效能缺失:】
1.晚期實體瘤穿透屏障不足:對腫瘤核心低氧、高酸、致密纖維化區域滲透率低,清除率降至41.7。
2.超高突變率癌細胞識彆逃逸:對部分因極高頻率基因突變導致靶點丟失變異的癌細胞無效。
3.長期耐藥性風險:癌細胞存在快速適應性進化概率,預估18個月後複發率上升至35.4。
【綜合治愈率預測:】
早期癌症:88.2
中期癌症:42.4
晚期癌症:17.8顯著延長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質量,但難以根治)
【結論:當前版本‘曙光’為效能閹割版。完整版需宿主文明整體生物科技水平提升至一級文明。】
冰冷的文字和數據,如同兜頭一盆冰水,瞬間澆滅了陳羽墨心中因看到癌細胞大片消亡而燃起的火焰。70.1?晚期清除率僅17.8?還有耐藥風險?這與他從燭龍信息庫中看到的、那足以徹底根除一切惡性腫瘤的“生命曙光”,差距何其巨大!
他眼前的微觀戰場依舊在激烈進行,紅色光點持續湮滅,但在燭龍給出的冰冷數據對比下,這勝利的景象卻蒙上了一層令人窒息的陰影。
他仿佛看到了那些被晚期癌症折磨的病人,滿懷希望地注入這“曙光”,卻最終可能因為技術瓶頸而再次陷入絕望。
“陳院士?”李振華敏銳地察覺到陳羽墨氣息的變化和瞬間的凝滯,臉上的激動轉為關切,
“數據……有什麼問題嗎?”屏幕上那驚人的清除率讓他覺得不可思議,難道陳院士還不滿意?
陳羽墨沒有立刻回答。他閉上眼,強行壓下心頭翻湧的失望與不甘。意識深處,燭龍那毫無感情波動的聲音再次響起,如同冰冷的機械:
【建議方案:開放燭龍一級文明信息資源庫基礎理論及部分前置技術框架。】
【目標:】
1.係統提升宿主文明對生命本質認知水平。
2.引導本土科研力量突破關鍵瓶頸。
3.構建新一代生物醫學人才培養體係。
【執行方式:將核心理論框架、關鍵技術原理編纂成係統性教材及科研指南,移交國家最高教育及科研機構,並入高等教育體係及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研究目錄。】
【風險:技術代差衝擊可能導致現有科研體係短期混亂,需強力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