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內,氣氛壓抑得如同暴風雨前的深海。
屏幕上,正定格著華夏官方發布的“嫦娥四號”月背登陸直播預告畫麵。
布蘭登總統臉色鐵青,手中的咖啡杯被他攥得指節發白,最終“砰”地一聲重重頓在紅木桌麵上,滾燙的咖啡濺出幾滴,在光潔的桌麵留下難看的汙漬。
“月背!他們竟然敢登陸月背!還要全球直播!”
布蘭登的聲音因為極致的憤怒而扭曲,在空曠的辦公室裡回蕩。
“通信黑障?他們怎麼可能解決?那群該死的華夏人到底藏了什麼秘密武器?查!給我不惜一切代價查清楚!”
他猛地站起身,像一頭被徹底激怒的困獸,焦躁地來回踱步:
“命令nasa!立刻!馬上!給我拿出一個更快的、更轟動的月背登陸計劃!預算?沒有上限!技術瓶頸?給我砸錢!砸人!舉國之力!我要在華夏人之前,不,我要在他們直播登月的時候,宣布我們北美更偉大的計劃!立刻!”
咆哮聲穿透厚重的橡木門,讓門外的幕僚們噤若寒蟬。
一場由嫉妒、恐慌和霸權思維驅使的、注定倉促而充滿風險的“登月競賽”,在歇斯底裡的咆哮中,被強行按下了啟動鍵。
大洋彼岸的華夏,時間在有條不紊的忙碌中悄然前行。
田夕薇的生活被新劇《星耀蒼穹》的宣發行程填滿。
綜藝錄製棚裡,她穿著劇中的科研服元素時裝,麵對鏡頭侃侃而談,分享拍攝心得和對航天精神的感悟,小梨渦在聚光燈下綻放,甜美的笑容感染著觀眾。
訪談節目後台,她快速瀏覽著主持人的問題提綱,眼神專注;城市廣場的粉絲見麵會上,她熱情地與“廚師長”們互動,簽名合影,收獲著滿滿的祝福。畢業的喜悅尚未褪儘,新的征程已然開啟。
而陳羽墨的世界,則沉浸在星辰大海與生命健康的雙重維度中。
南天門計劃的核心——小型化聚變引擎的工程樣機正在龍淵基地進行極限工況下的長時穩定性測試,每一次參數波動都牽動著無數人的心。
他需要審閱沈飛和成飛發來的“玄女”戰機新型超導推進器與引擎能量接口的兼容性報告,與楚老、周老等遠程研討在深空極端輻射環境下新型防護材料的分子結構優化方案。
與此同時,“靈樞”手術機器人項目也進入了關鍵階段,李振華院士幾乎每天都會傳來核心部件在“盤古”母機上精密加工的最新進展照片和測試數據。他像一個精準的樞紐,在空天科技的前沿與民生福祉的根基之間高效切換,推動著兩個領域的齒輪同步飛速轉動。
偶爾夜深人靜,當田夕薇帶著一身疲憊卻滿足的星光回到家,陳羽墨也剛好結束一個冗長的視頻會議。
兩人在寬大的沙發上依偎著,分享一碗溫熱的甜湯,聊聊彼此一天的見聞,或是小田在綜藝裡遇到的有趣嘉賓,或是陳羽墨在某個技術難點上靈光一現的突破思路。
那些關於月背、關於聚變引擎、關於手術機器人的宏大命題,在暖黃的燈光和愛人低柔的絮語中,沉澱為最踏實的溫暖。康寧蜷在他們腳邊,發出滿足的呼嚕聲。
時光在各自的軌道上飛馳,終於,指針撥向了那個注定被曆史銘記的日子——七月十五日。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湯臣一品頂層公寓的落地窗前,沒有開主燈,隻有電視屏幕的光芒和窗外城市璀璨的燈火交織流淌。
陳羽墨和小田難得地推掉了所有事務,並肩坐在柔軟的地毯上,康康安靜地趴在一旁。
茶幾上放著簡單的果盤和兩杯溫水。電視屏幕上,央視直播的畫麵正聚焦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如同一柄蓄勢待發的銀色巨劍,靜靜矗立在發射塔架的懷抱中,沐浴在戈壁灘清冷的月光和探照燈熾白的光柱下。
現場指揮大廳裡,氣氛肅穆而緊張,無數雙眼睛緊盯著屏幕上的數據流。屏幕一角,顯示著倒計時:000500。
全國的目光,乃至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這片西北戈壁。
“墨墨,我有點緊張…”
田夕薇下意識地攥緊了陳羽墨的手,聲音很輕。她飾演過航天科學家,深知這最後幾分鐘意味著什麼,每一個環節都容不得絲毫差錯。
陳羽墨反手將她微涼的手包裹進自己溫熱的掌心,聲音沉穩而令人安心,
“相信他們。每一步,都經過了千萬次計算和驗證。”
倒計時的電子音清晰地回蕩在直播畫麵和千家萬戶的客廳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