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1日,廬州的清晨帶著冬日特有的清冽。
徽省中醫藥臨床研究中心附屬醫院隔離病區外,一輛經過嚴格消殺的救護車緩緩停下。
車門打開,陳羽墨穿著便服,拎著一個簡單的行李包,在身穿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引導下,走進了專門為他準備的單人隔離病房。
病房寬敞明亮,設施齊全,落地窗外是醫院精心打理的花園,冬日的蕭瑟中仍可見幾叢不畏寒的綠意。
陳羽墨放下行李,第一時間拿出手機,在家人群裡發了個定位和簡短的消息:
【陳羽墨】:平安抵達,隔離開始。環境很好。
消息發出,立刻引來了家人們一連串的關心和叮囑。
看著屏幕上不斷跳出的溫暖話語,陳羽墨嘴角微微揚起,連日來的疲憊仿佛也消散了一些。
他走到窗邊,深深吸了一口窗外清冷的空氣,目光投向遠方城市的天際線。
隔離,是必要的程序,卻也是難得的沉潛時光。
陳羽墨沒有讓自己閒下來。他迅速打開隨身攜帶的電腦,調出“南天門”計劃的核心進展報告。屏幕的光芒映在他沉靜專注的臉上。
除了作為核心旗艦的“鸞鳥”空天母艦尚處於最後也是最複雜的工程攻堅階段,其餘裝備均已實現重大突破!
“玄女”空天戰機原型機成功完成大氣層內高速機動與隱身突防測試,其神經元計算機仿生操控係統反應速度遠超預期,生命座艙在模擬極端過載下表現完美。
“白帝”空天無人戰機驗證機,以其獨特的外傾斜可變翼雙垂尾設計和等離子隱身技術,在超高速飛行測試中展現了驚人的穩定性與突防能力,極限速度測試數據令人振奮。
“承影”戰術機甲完成了全地形適應性及武器平台集成測試,其靈活性與火力配置足以勝任複雜的軌道空降任務。
而“寒光”垂直起降平台、“赤霄”火星飛行器、“天河”地效飛行器等支援型平台,也都在各自領域的地麵或模擬環境中取得了關鍵性驗證成果。
常溫超導材料的突破性應用,為小型化核聚變引擎在這些平台上的穩定運行提供了堅實基礎。
看著報告上一項項標注著“驗證通過”、“數據達標”的項目,陳羽墨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豪情與欣慰。
南天門,這座通往星辰大海的宏偉天梯,其基石正在一塊塊被夯實!
他立刻接通了加密視頻會議。屏幕上,楚雲天、周文淵、錢伯鈞等幾位院士的麵孔陸續出現,雖然都帶著些疲憊,但眼神裡都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羽墨!隔離環境怎麼樣?”楚老關切地問。
“很好,楚老,正好清淨。”陳羽墨笑道,隨即切入正題,
“各位老師,南天門的最新進展報告大家應該都看到了。除了‘鸞鳥’,其他平台的樣機研發和地麵測試都超出了預期!接下來,我們需要集中力量,啃下‘鸞鳥’這塊硬骨頭,樣機的製造的相關核心部件的研發和材料儲備,現在就要啟動!”
幾位院士紛紛點頭,就“鸞鳥”工程關鍵難點和後續製造的資源協調展開了高效而深入的討論。
會議接近尾聲時,錢老臉上忽然露出了難以抑製的激動笑容,他清了清嗓子,聲音都帶著一絲顫抖:
“羽墨,老楚,老周啊,趁著大家都在,我還有一個天大的好消息要宣布!”
眾人的目光瞬間聚焦到他身上。
錢老眼中迸發出自豪的光芒:
“由中電科14所、38所聯合攻關,基於我們自主的1納米碳基芯片、九章量子計算機的強大算力,以及國家近兩年密集發射的‘天眼’係列高軌預警衛星作為節點支撐……”
他頓了頓,一字一句,鏗鏘有力:
“我們,成功研發出了全球首套實用化量子雷達係統!”
“經初步測試,其對深空高隱身目標的探測距離——”
“達到了1500萬公裡!”
“1500萬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