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樣,你都已經通過了妖塔的考驗,命運的齒輪一旦轉起來,再想停下可就不容易了,你現在唯二的選擇就是遵從和抗爭了。”
混沌的語氣中帶著濃濃的幸災樂禍,仿佛遇見了一個悲慘的人生鬨劇徐徐拉開了帷幕。
“既然如此,那你就把最後的獎勵給我吧,至於我怎麼選,就不勞你這個時代的淘汰品來操心了。”
針鋒相對、不甘示弱,這是艾凡熟悉的狀態。
“你說得對,我是該走了,時間和空間是兩大王者,但在此之上還有更玄妙的東西,帶上它,去琢磨你未定的人生吧,送你一句忠告,寧可為因,不要為果!”
含糊其詞之後,混沌的身軀徹底崩解在了混亂的空間之中,最後一個迷你的光影出現在了圖錄之中。
嫉妒,envy。
混沌到底在嫉妒什麼,是有麵目之人眼中的世界,還是純粹又多彩的時間長河?
這些倒也不重要了,當七種源罪彙聚在一張書頁上後,七副小巧的凶獸逐漸暈散成了泛著異香的濃墨,一筆一畫用古樸的字體寫下了兩個字——“本我”。
何為本我?
《辭海》的解釋是:
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中的重要概念,指人格結構中最原始的部分,從出生時就存在,完全由本能驅動,包含人類的基本本能和欲望,不受意識的控製,追求即時的滿足,不考慮後果,遵循“快樂原則”,拋開現實和規範,是人格中最衝動的部分。
這套說辭倒是說明了為何與七個原罪掛鉤。
所謂的神明,審判的不就是真實的我們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如今化為艾凡手裡的“本我”之鐮,一刀斬出,斬去虛偽的外表,喚醒真實的自己,刺激原始的衝動,然後為之定罪並代天伐罪。
定罪成功後,自身的實力會根據情況有所加成,可以附著在每一種、每一下的斬擊之上,妥妥的被動技能,自帶buff光環。
先不談論招式的威力和好壞,艾凡隻覺得砍出去後挺得罪人的,誰也不願意暴露自己醜陋的一麵。
混沌留下的光團有兩個。
一個變成了艾凡的招式,另一個彙入圖錄之後變成了密密麻麻的文字。
欣喜若狂的情緒隨之湧現在艾凡的臉上,正是他心心念念了很久的獨屬於他的修煉功法,圖錄上給出的名字是《因果》。
梵語a。
一切法皆是依因果之理而生成或滅壞。
因是能生,果是所生。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由因生果,因果曆然。
十界迷悟,不外是因果關係。
如外界客塵與眾生主體內心也互為因緣,由眾生之無明升起我見,我見緣外界之客體,客體喚起眾生之貪欲,貪欲引起惡行,惡行招引再生及痛苦,痛苦又加重無明。
彼此既是因,又是果,互為因果。
艾凡不信奉佛教,但佛說的這句因果他卻是滿心的認同。
世間萬物不外乎因果二字,就連時間和空間,也因因果而出現。
“寧可為因,不要為果”。
混沌的這句話,當真是說到了艾凡的心坎上。
喜歡偽惡請大家收藏:()偽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