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府,皇城。
朱棣正看著大臣程交上來的折子。
折子內容,事物大大小小,數不勝數,但他不厭其煩,仔細看著折子上說的每件事情,然後批上批紅。
發起靖難的他,即便多年過去,在許多人心中,依然是謀權篡位的宵小之徒。
這江山來得不正。
永樂帝明白,讓這些家夥閉嘴的最好方式,不是殺了他們,而是要做給他們看,讓他們明白自己比建文強得不是一星半點,故而,對於朝政和折子,朱棣都是親力親為。
當然,有些時候也會讓太子處理,忙裡偷偷閒。
眾多折子中,值得關注的是,楊士奇所上書說明,順天、保定、河間在永樂五年的饑荒造成人員流失,現在大部分人已經回到原籍,地方官府重新分配了土地。
在明朝前期,土地兼並的情況還不算太嚴重,國家也會鼓勵平民百姓開墾田地,主要是以恢複社會生產,穩定國家統治秩序為主導。
所以地方政府都會主動的給回到原籍的流民重新分配土地用以穩定人口。
在古代,人口代表一個城市或地區的繁榮程度。
人口越多,代表經濟越好,發展越好。
永樂七年,根據官方統計,全國總人口約五千多萬人。
單是首都南京,人口便達百餘萬。
而西南偏遠地界的成都府,也不過區區幾十萬。
這個時期,人口最為多的是蘇杭,達到了兩百多萬人口。
不僅經濟發達,當地富商遍地,也形成了特有的蘇杭商會。
朱棣批注完剩下幾本冊子,然後站起身來,一旁的紀綱連忙上前抱拳道:“皇上,探子來報,似尋到了建文帝的消息。”
朱棣擺手讓周圍宮人退下。
然後道:“說吧,他在哪?躲了朕這麼多年,該讓他來見見朕這個叔叔了!”
紀綱不敢抬頭看皇帝的神情,腦袋低下,“有人傳言曾在蘇州深山見過他,不過……建文帝似已不諳世事,剃度出家。”
“嗬,出家。”朱棣拍了拍金絲楠木椅,笑了:“他以為這樣,朕就不會找他麻煩了嗎?嗬嗬,出家……”
朱棣突然想起建文四年,七月自己攻破南京的時候。
他很忐忑,更多的是害怕。
怕天下人戳自己的脊梁骨,說朱家的子孫,都是一個德性。
但他更怕的是他父親朱元璋。
從小耳目熏染,他知道朱元璋是一個怎樣的皇帝。
雖然朱元璋早已駕鶴西去,但他的精神壓迫還存在。
但當自己騎馬進入南京城時,聽著將士們呼喊著皇帝萬歲,他內心忐忑。
從今天開始,他便是不世之人了!
走進入宮城時,建文皇帝已經不知所蹤。這偌大的皇宮,隻剩下了被戰火摧殘的痕跡。
建文舊臣被聚於一起,為首的方孝孺卻是大放厥詞,辱罵堪不入耳。
一怒之下,他讓這些建文舊臣體麵的死去。
揉揉頭,隻覺得有些疼。
朱棣趕忙坐在了椅子上。
這些年治理江山,國家越來越好,軍隊實力越來越強,但他內心就越來越上下不定。
建文不知所蹤,若是有一天聚兵而返,自己所處位置將會變得極度尷尬。
故而他讓紀綱派出錦衣衛全國各地搜索建文蹤跡,擔心建文流亡海外,又讓馬和鄭和)下西洋去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