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風躺在帳中,甚是覺得無聊。
從還草穀到軍營至少兩日的時間,這兩天,總不能就躺在這悶頭睡大覺吧。
這時候齊風就想到了,反正沒事做,為什麼不利用這兩日光景搗鼓搗鼓自己的酒精。
酒精顧名思義,是從酒中多次蒸餾提取的。
在元代,實際上已經掌握了白酒釀造法。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就有寫。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盛取滴露,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
這就說明在元明時期蒸餾法就已經普及,不過或許是因為工藝缺陷當時酒的度數估摸著在三十五六度左右。
元代蒸餾燒酒的東西叫“水火鼎”。
蒸餾器,自不是元代首次發現。
這玩意在漢朝時就已經有了。
不過漢朝這個時期的蒸餾器並不是拿來蒸酒的……而是為了煉丹藥。
主要是為了從丹砂中提取汞,所以又叫做抽汞機。
稍小一點的蒸餾器則是用來蒸餾薔薇水薔薇水:香水,花露水)。
薔薇水在唐五代時期由西域傳入中國,因奇特異香,而受到大量貴族的喜愛。
到了宋朝因薔薇水產量極低,就出現了大量商戶仿製蒸餾的現象。
所以說,蒸餾器這東西,在古代並不是什麼稀罕物件,蒸餾的技術,也不是什麼驚世秘密。
不過古代都是一體蒸餾的,大部分皆是由爐灶、甑桶、天鍋組成。
至於現代所用的分流式蒸餾法,就得等到建國之後了。
所以彆把古人當傻子,人家隻是古人,不是傻子。
但以現在這樣的條件,分流式裝具其中之一的冷凝管齊風還沒有想到解決方法。
但是隻提取酒精的話,用古代常用的地鍋天鍋法應該完全足夠了。
地鍋天鍋法,原理很簡單,首先需要一個帶鍋灶台地鍋),一個木桶,外加另一口鍋和一根竹管。
有了這些,在灶台生火,鍋內放水,將發酵的醪糟放入木桶內置於鍋上,再將另一口鍋蓋在桶上麵天鍋),並加冷水。
在這個裝置內蒸發的酒會在天鍋底部冷凝,形成蒸餾酒,用竹管導出,然後再使用蒸餾提純即可。
但,又出問題了,現在行軍打仗,哪有醪糟這種東西。
齊風看向門外站崗的士卒,喊道:“兩位小哥兒……”
喊了幾聲,那二人卻像是兩尊充耳不聞的雕塑,並不理會齊風。
齊風無奈,隻能坐在那若有所思。
另一邊。
宋鐵手上的腐肉處理完了。
邱安心將割肉的刀清理乾淨就隻纏上一層棉布。
按照流程,現在是不能縫合傷口,得等它自然長出新肉且沒有腐敗跡象才行。
“能不用受傷的手最好。”
邱安心又走到藥櫃前抓了幾副藥,“這藥是給身體調節的,熬服不是外敷,彆搞錯了。”
說完就打發宋鐵離開。
三人出了邱醫官的帳篷,牛二就道:“二位,我的事做完了,就先告辭了。”
宋鐵和丁大有道:“謝過牛二兄弟了。”
“小事罷了。”牛二抱拳,“有任何需要,來尋吾便是,力所能及,絕不含糊。”
“謝過了。”
宋鐵和丁大有再次抱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