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照射樹林。
夜風吹拂,蟋蟀鳴叫,三人緊張且小心的躲過幾個暗哨。
走了一陣,便能遠遠地就能看到那棵大樹旁邊的寨子。
寨子外麵用削尖的樹木建成圍擋。
在圍擋上麵是一排燃燒的火把,幾個錯落的人影兒正在遊走警戒。
在寨子下方,是一道大木門。
木門用厚實的木塊製成,這樣的地形,就算是遇到官兵,官兵也沒辦法將圍剿工具帶上,所以這樣的木門完全夠用。
在大門口附近還站著三四個漢子,背著自製弓箭,手中拿著的是長槍。
齊風甚至還看見了放在一邊的幾杆火銃。
這些武力配置,很直觀的告訴眾人,這夥強盜不容小覷。
“還有單眼火銃。”
丁大有在一邊疑惑:“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麼弄到的。”
“肯定不可能是自己打造的。”
齊風雖然也不知道對方是從哪裡弄到的火銃,但這種火銃確實隻有衛所邊軍才會使用。
說不定是窮到家的邊軍偷摸著把家夥什賣了。
在大明初期,火銃的使用程度已經很高,基本上各個邊軍衛所中都有火銃的配置。
不過由於火銃裝填的效率太低,命中率不高,有些時候故障了順帶還會炸傷自己,導致很多人不會去使用火銃。
就算是有士兵使用,在打完第一輪的時候,基本上就不會再裝填,而是直接當成榔頭使用。
畢竟五斤左右的火銃,砸在人身上也能產生巨大的傷害。
在明朝,工部一年的火銃能生產一萬多支。
一個百戶所就有十名火銃手。
到了成化年間,軍隊三分之一都裝備了火銃。
而在永樂年,也隻有京師的神機營才會大量配置火銃,質量比下發的好了不少,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
在後期,火銃經過長時間的創新,倒是成為了主力武器,但那也要到明朝後期了。
明朝初期,還是主要用刀和弓弩較多。
那幾個火銃手眼睛四處看著,在他們身上還彆著點火的折子。
“不好進去。”
蘇木在一邊講,“百總,咱們要不要繞一圈看看。”
“可。”
齊風點頭,三人開始著眼前這個寨子繞了一圈。
“走完一圈需要一茶時間。”
丁大有吐了一口氣得出結論。
然後又在一邊嘖嘖道;“這寨子挺大,怎最近才被發現?太不可思議了。”
一茶時間就一壺茶,大約二十分鐘左右。
二十分鐘走完一個寨子,這寨子已經算是比較成規模的了。
難怪丁大有會發出這樣的疑問。
“或許是因為這野狐嶺平日中不見人煙,這些山匪可能早就占據此處,前期默默發跡,現在實力壯大,也不必小心謹慎了。”
齊風這樣解釋,丁大有也沒否認,隻是低聲罵了幾句那些不作為的官員。
當然,齊風說出這番話也並無沒有道理,山匪連官製的單眼火銃都有,肯定是有一定實力的。
而且這還隻是在外瞧見,內部還有什麼不得而知。
“得想個法子進去看看。”
齊風捏了捏額頭,本來以為這事不太棘手,現在觀察下來,已經大大超過了預期。
所以現在必須得進入寨子觀察,才能知道這些人真正的實力。
不然到時候派兵攻打,因為信息不全導致的死傷齊風也難逃乾係。
但是這木欄高兩米,根本不可能爬上去。
喜歡從小旗做起,馬踏天下請大家收藏:()從小旗做起,馬踏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