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異界孫悟空的力量,若能引入天庭,加以約束引導,或許能讓我天庭星鬥大陣的威力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層次……”
長生大帝聲音依舊如同古井,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急切:
“頑石尚且可點化,孽障亦能回頭。放下屠刀,皈依正道,方是爾等唯一生路。莫要自誤,誤了卿卿性命!”
他的麵容上看不出表情,內心卻在衡量:
“那李維小兒的陰影之力,詭異莫測,若能收歸天庭,加以研究,或可窺得生死輪回之外的另一重奧秘……”
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語氣則帶著一絲“悲憫”: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太乙見爾等修行不易,能有今日之造化,亦是萬載難逢之機緣。”
“何苦非要走上絕路,落得個萬劫不複之下場?皈依天庭,洗心革麵,未來未必不能得個正果。”
他想著的是哪吒和楊戩:“此二人本是天庭棟梁,若能借此機會讓他們徹底歸心,並收服那妖猴和李維,天庭經此一劫,或許真能破而後立……”
後土皇地祇聲音沉穩,帶著大地的厚重與包容,但仔細聽,也能聽出一絲勸誘:
“三界秩序,關乎眾生福祉。爾等之力,已撼動乾坤。”
“若能以此力護持三界,而非破壞,則功德無量。聖人慈悲,或會網開一麵,予爾等戴罪立功之機。”
她更多地是考慮三界平衡,若能將這些“變數”納入秩序,總比徹底毀滅引發更大動蕩要好。
天庭眾仙紛紛開口,或是厲聲嗬斥,或是“語重心長”地勸降,核心意思隻有一個:
聖人馬上來了,你們快投降,投降了或許還能有條活路,甚至有機會“加入我們”。
靈山這邊,見天庭唱起了白臉,自然也默契地配合起來。
如來佛祖雙手合十,恢弘的佛音響起,試圖驅散一些黑龍帶來的壓抑感:
“阿彌陀佛!孫悟空,鬥戰勝佛,爾等具是聰慧之輩,當知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今日之因,他日之果。聖人乃天道化身,一念可知過去未來。爾等縱然能逞凶一時,又豈能敵得過天道大勢?”
“我佛慈悲,願為爾等誦經祈福,化解戾氣,引爾等步入正途。”
他麵上悲憫,心中卻急速計較:“若能將這鬥戰勝佛重新度化,再收服那異界魔猿,佛門雖損了顏麵,卻得了兩大護法,實力不減反增!”
“那李維的陰影之力,雖與佛法相悖,但若能以無上佛法度化,或可成為佛門對付魔障的一大利器!”
燃燈古佛手持搖曳的靈柩燈,語氣帶著一種“過來人”的滄桑:
“癡兒,癡兒!可知那混元聖人,超脫時空,永恒自在。爾等在此界稱雄,於聖人而言,不過鏡花水月。”
“念爾等修行不易,不忍見爾等億萬載道行,毀於一旦。此刻皈依,尚可保全靈智,他日或有機緣,得聞大道。”
他看重的是異界孫悟空身上那迥異於此界法則的混沌氣息,若能參悟,對他停滯已久的修為或許大有裨益。
觀音菩薩玉淨瓶中柳枝輕搖,灑下點點甘霖,卻難以滋潤眾佛心中的寒意,她聲音柔和,帶著蠱惑之力:
“放下執著,方得自在。爾等心中怨憤,不過妄念遮眼。何不就此止步,聆聽我佛妙法,滌蕩心靈,可得真正大逍遙、大自在。”
她試圖以佛法影響對方心智。
文殊菩薩智慧劍隱而不發,聲音卻如劍鋒般銳利,直指本心:
“頑抗到底,唯有毀滅一途。智慧選擇,方顯英雄本色。爾等莫非真要等到聖人一指落下,萬物成空,才知悔恨嗎?”
普賢菩薩白象虛影低伏,道:
“行深般若,照見五蘊皆空。爾等所恃之力,亦是空相。何不皈依三寶,求得真實不虛之解脫?”
地藏王菩薩亦低誦佛號: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然若爾等執意妄為,恐永墮無間,不得超生。此刻回頭,地藏願為爾等擔下部分業果。”
靈山眾佛菩薩你一言我一語,
同樣是威逼利誘,軟硬兼施,核心與天庭一致:
聖人要來了,快投降,加入我們,前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