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擎蒼劍宗外門新人選拔考核第二階段落幕已經過去了三天了。
在這期間,大多數參與者都進入了放鬆休閒的狀態,畢竟都是孩童之齡,童心正盛,通過了源力測驗,有了這十天時間的緩衝期,大家都不想錯過這段難能可貴的娛樂時光,進而釋放天性,寄興於山水之間。
也有部分考生,視煉於命,於劍宗外門各處尋覓幽靜之處,曆練己身,爭分奪秒地提高自己的修為。
銀霧湖。
擎蒼劍宗外圍七大絕地之一,常年被濃鬱的神秘霧氣籠罩,其中充斥著濃厚的金屬性元素與水屬性元素,在無數歲月的積累下,孕育出了許多身負強大技能的異獸,加之銀霧湖地帶水金相融特殊的地理環境,可以屏蔽修者的感知,進入其中而不得生還者,不計其數,其中不乏一些大能強者,亦是有去無回,進而才有了其“絕地”之名,是一處極其神秘可恐的危險地帶。
淩家天女一乾人等當日所處之地,僅為銀霧湖外圍的支流副湖,並且有家族寶物護持,因此才有了淩若曦於銀霧湖中破境升級,躋身“七煌”之列。
此刻,同為銀霧湖外圍的一處瀑流之地,隱隱地傳來了陣陣異樣的波動。
隱約間,隻見一道兩丈闊許的窄瀑自一麵岩壁之上奔流而下,在瀑布底端彙聚成了一汪數十丈寬闊的溪潭。
靠近瀑布底端的潭水邊沿,石岩密布,中心處有一塊巨大的瀑石。
由於瀑流的常年衝刷,這些石塊表麵已是清潔無比,光滑細膩,飛流直下的瀑流直擊其上,濺起了片片水花,擴散出去陣陣水務,將整個潭麵籠罩其中,為此地增添幾分神秘色彩。
而那道異常的波動便是由此處散發而出。
巨石的主體向下延伸了數十丈深,被潭水淹沒的部分儼然是一根巨型的石柱。
石柱根部與瀑布崖壁相連,向內凹陷,形成了一片天然的開闊的洞庭地帶,直達瀑布後方的懸崖底部。
洞庭內,沒過潭水之上,是一片石質的環形地帶,其上正有一道削瘦的身影盤坐於此。
古刑梟!
水麵之上的絲絲波動,正是由潭底洞庭內的古刑梟所發出的。
此刻的古刑梟依舊是一身黑袍,雙手抱印聚於腹前,其雙目緊閉,額頭正中之處,一道森白的火焰符文徐徐跳動,似乎在進行著某種修煉。
“當日於魂晶空間之中,小妹由於吸收了過量的魂晶,進而觸發了其體內的某種類似於神藏般的禁止,若非我的精血對其先天有抑製作用,以瑤兒當時爆發出的那等恐怖絕倫的冰寒之息,恐怕那一日的魂晶空間便是我們兄妹的埋骨之地。”
修煉之餘,古刑梟腦海中不禁回憶起了那一日登山路上,魂晶空間之中古玥瑤意外暴走的場景。
若非古玥瑤從小對於古刑梟血液的特殊依賴,在後者主動將一縷精血打入她的體內,抑製了古玥瑤那極度冰寒之力的暴動,整個魂晶空間會被冰封瓦解,到時候連同兩人也會隨之化為虛無,消逝於世間。
有了古刑梟精血的緩衝,古玥瑤最終自我冰封後,沉入了鎮魂池中,通過與魂晶空間的互通感應得知,妹妹的情況趨於穩定,接下來需要回收融合爆發而出的寒冰能量。
所幸對於古玥瑤來說,這個過程是被動地自我進行,仿佛提前被設計好了一般,加之有鎮魂池中精純磅礴的靈魂之力的輔助,可以說古玥瑤的這一次被動修行之後,將會迎來脫胎換骨的變化,至於其將走到何種地步,一切還要看其造化何如。
“當日瑤兒體內產生的變化,似乎與武者破開神元藏體的情況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如今我壓製許久的神元藏體開啟在即,如箭在弦,到是可以參考參考那日瑤兒體內力量的變化規律。”
被封於魂晶空間之際,古刑梟曾以炎黃聖瞳觀察了古玥瑤體內力量暴走好的運行路線,發現其似乎以某種認為設定的特定規律自行運轉起來,神異無比。
也是如此他才確認了妹妹自封之後並無大礙,並且憑著如今過目不忘的本領,將古玥瑤體內的力量運行圖給強記了下來。
由於古玥瑤力量爆發的核心便是其頭顱,因此古刑梟才有了參照之意。
“神元藏開,至關重要,這是人體九大神藏最為棘手的一藏,開啟難度複雜難明,切風險最大,也是最為神秘的存在,也不知道會給我帶來怎樣的變化與驚喜?還是有些許的激動哪!真是期待啊!”
彆人是“談神元即變色”,驚恐萬狀,避之不及,換作古刑梟卻是難掩激動,蠢蠢欲動,躍躍欲試,“武瘋子”之名的確名符其實。
將古玥瑤體內的行功路線默默演化一番,再結合自身狀況加以改良,再於腦海中預演數次之後,長出一口氣濁氣,古刑梟緊閉的雙眼猛然睜開,眼中厲芒閃過,接下來便開始了至關重要的神元破藏之路……
銀霧湖外圍一處副湖之地,一襲白衣白裙的嬌俏身影盤坐於小湖岸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白色身影周身密密麻麻的圍繞著數十顆閃耀著金屬光澤的光點。
仔細看去,這些光點皆是由金靈之息所凝聚而成。
而那道靚麗身影的身份也是呼之欲出……
淩若曦!淩家天女此刻也是棲身於銀霧湖畔,憑借著自身獨特的“金靈血脈”,在這金屬性元素濃鬱至極之地,不斷地凝聚吸收“金靈之息”,進而提高自身修為。
可以說,銀霧湖便是淩若曦天然的“原料寶庫”,並且是那種取之不儘,用之不竭的類型,似乎是為其量身打造的一般,無的確屬於“上蒼的寵兒”!
“嗯?”
正處於修煉狀態的淩若曦眉黛輕啟,睜開了那對如月似水般的美眸,輕紗掩麵,卻也遮蓋不住佳人那傾城傾國之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