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海麵泛著微弱的磷光。一艘偽裝成漁船的偵察船靜靜漂浮在黑暗中,船身隨著海浪輕輕搖晃。甲板上,兩名"新紀元"電子戰專家正調試著一台形似聲呐設備的儀器。
"量子節點就緒,開始注入信號。"其中一人低聲道,手指在虛擬鍵盤上快速敲擊。
三十海裡外,美國"林肯號"航母戰鬥群的指揮中心突然警報大作。雷達屏幕上,數十個不明飛行物正以3馬赫的速度逼近。
"全員戰鬥準備!"艦長理查德森厲聲喝道,"啟動防空係統!"
然而當"標準6"導彈升空後,那些"目標"卻詭異地消失了。更糟的是,航母的電子海圖突然顯示他們偏離航線20海裡——實際上戰艦紋絲未動。
"又是電子乾擾!"作戰官惱怒地砸向控製台,"這已經是本周第五次了!"
理查德森艦長麵色陰沉。他知道,這是"新紀元"在測試他們的防禦漏洞,就像猛獸在捕獵前試探獵物的反應。
同一時刻,緬甸仰光,某高檔酒店套房
美國商務部副部長凱瑟琳·韋爾奇放下咖啡杯,打量著對麵的亞裔男子。他自稱是"新紀元"的商務代表林誌明,卻帶著某種軍人特有的銳利氣質。
"林先生,貴方提出的稀土出口條件很有吸引力。"韋爾奇謹慎地選擇著措辭,"但我們需要更穩定的供應保障。"
林誌明——實為係統空間外勤主管陳銳——微微一笑:"我國可以提供五年長約,價格鎖定在市場價的70。"他推過一份文件,"作為交換,我們希望美國重新考慮在南海的軍事部署。"
韋爾奇翻閱著文件,內心掀起驚濤駭浪。這份報價單上的數字足以讓美國軍工企業瘋狂,但政治代價同樣高昂。
"我需要請示華盛頓。"她最終說道。
"當然。"陳銳起身,"不過請轉告貴國總統,我們的優惠隻持續到月底。俄羅斯和歐盟的代表已經在路上了。"
這場看似平常的商業談判,實則是"新紀元"精心設計的離間計。三小時後,當韋爾奇將消息傳回白宮時,國防部與國務院爆發了激烈爭吵——軍方堅持武力解決,而經濟部門則看到了千載難逢的商業機會。
菲律賓海軍"何塞·黎刹"號護衛艦正在進行例行巡邏,突然聲呐探測到一個不明水下目標。當艦長下令追蹤時,目標卻神秘消失了。
"可能是鯨魚。"聲呐兵不確定地報告。
然而就在他們放鬆警惕時,三艘塗著菲律賓海軍塗裝的快艇悄然接近。這些其實是係統空間的"幽靈"小隊,他們熟練地在護衛艦船底安裝了微型傳感器——不是炸彈,而是一種能監測艦艇動向的量子通訊器。
"任務完成。"隊長低聲彙報,"這已經是第七艘了。"
通過這種手段,"新紀元"在短短兩周內就監控了菲律賓海軍70的主力艦艇動向。這些數據經過小雅分析後,可以精準預測美菲聯合行動的時間和路線。
網絡司令部司令保羅·中曾根中將盯著大屏幕上不斷跳動的數據流,額頭滲出冷汗。"又來了,"他對技術團隊吼道,"他們到底是怎麼突破五層防火牆的?"
過去48小時,"新紀元"的網絡攻擊突然升級。不同於傳統的黑客入侵,這種攻擊更像是一種技術展示——對方會故意留下痕跡,在係統中"閒逛"一圈後自行退出,仿佛在嘲笑美軍的防禦能力。
"長官,分析結果出來了。"首席技術官聲音發顫,"對方使用的不是傳統計算機,而是...某種量子計算裝置。我們的加密體係在他們麵前形同虛設。"
最令人不安的是,這些入侵似乎隻為了傳遞一個信息:五角大樓引以為豪的網絡安全在"新紀元"眼中不過是兒童玩具。當日下午,參聯會不得不下令將最高機密文件轉為紙質存儲。
林宇審閱著小雅整理的最新情報彙總:
美國內部對"新紀元"政策出現嚴重分歧
菲律賓軍方開始消極對待美菲聯合演習
印度暫停了邊境增兵計劃
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突然返回海參崴
"俄羅斯人為什麼撤退?"林宇皺眉問道。
小雅調出一段加密通訊記錄:"我們攔截到俄國防部給太平洋艦隊的命令,提到"避免卷入美中對抗"。但更深層的原因是..."她展示了一份能源交易合同,"我們通過中間人向俄羅斯石油公司提供了量子煉油技術,換取他們保持中立。"
林宇滿意地點頭。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不是靠蠻力擊潰所有對手,而是通過精準的利益交換分化潛在聯盟。
"關島方麵呢?"
"b2機群仍處於戰備狀態,但監測到地勤人員抱怨頻繁的假警報。"小雅投影出衛星圖像,"我們的"雨燕"無人機每晚都會去關島"散步",搞得美軍防空部隊疲憊不堪。"